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拜腾汽车的股东_拜腾汽车股东名单

tamoadmin 2024-08-30 人已围观

简介1.烧光84亿再来20亿 为了造车拜腾也是拼了2.戴雷与拜腾的\"三度春秋\3.创始人离职,折腾的拜腾没完没了?4.“卖壳”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成为历史,天津博郡何去何从?5.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首款量产车落地还有希望吗?6.烧光84亿融资后停摆,曝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一场疫情,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彻底撕下了所有新势力身上的“遮羞布”。在残酷的资本环境与苛刻的终端市场之下,无数挑战纷涌而

1.烧光84亿再来20亿 为了造车拜腾也是拼了

2.戴雷与拜腾的\"三度春秋\

3.创始人离职,折腾的拜腾没完没了?

4.“卖壳”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成为历史,天津博郡何去何从?

5.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首款量产车落地还有希望吗?

6.烧光84亿融资后停摆,曝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拜腾汽车的股东_拜腾汽车股东名单

一场疫情,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彻底撕下了所有新势力身上的“遮羞布”。在残酷的资本环境与苛刻的终端市场之下,无数挑战纷涌而至,最终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的弱者轰然倒塌,亦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拜腾,也成为了滚滚时代红利快速消散后的牺牲者。至于原因,或多还是由其自身造成。

而就在今天,据外媒报道,拜腾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已经离职,未来去向尚不清楚,中方联合创始人丁清芬已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掌门人。虽然截至发稿其官方仍未证明上述消息的真实性,但是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戴雷的离开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时间8月22日,从相关渠道获悉,拜腾已经申请注册成立新科技公司,并命名为“盛腾”,预计8月底领取法人营业执照。同时,新科技公司拟融资20亿元加速量产M-Byte,目前一汽集团等股东方正在积极推进该项融资。

根据中国招标购信息网公告,拜腾汽车“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弱电自控系统工程增项劳务合同”招标项目已经落定,南京中时长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8月22日中标。

记者从企查查处了解到,拜腾汽车注册的全新科技公司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9月9日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50,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段连祥,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销售等。

出资股东共有五家,分别为:段连祥、成都蓉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兴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厦门道合智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且值得关注的是,段连祥认缴1亿元人民币,持股6.67%,而他此前的身份正是拜腾汽车中国研发副总裁。

此外,早在今年7月拜腾宣布停摆半年之后,记者曾亲自前往其工厂探访。在询问为数不多的留守员工与安保人员后得知,目前拜腾方的所有外国高管团队已经全部离开(包括戴雷)。

现在,仅剩下20-30人看守制造设备,至于未来何时能够重新开始生产制造?还要看有没有新的资本接盘,目前大概率会是南京或者一汽。而随着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出现在股东之列,再次印证传言的真实性。

至此,再结合戴雷离职的传闻,可以说曾经因为内耗过大、节奏拖沓、管理混乱轰然倒塌的拜腾已成过去时,而由一汽主导、丁清芬掌控的“盛腾”,能否在不断错失风口之后迎头赶上?就模糊不清的现状来看仍是未知。而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解决。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烧光84亿再来20亿 为了造车拜腾也是拼了

Jenwayz说了一句大致很准确的话:“拜腾就是那种一上来,wow,这样都可以吗,好像有点问题,哎。然后过两年,咦,怎么还在。过了三年,呃,怎么好像不行了,我都要信了啊。”

我翻了下之前我写的拜腾的文章,好像还真是这样。

在2018年1月的文章《关于拜腾的样车,我们能讨论些什么呢?》中我写了这么一段:“拜腾连三电核心技术都没有,接下去怎么发展呢?答案其实再简单不过:有了品牌资产,拜腾就可以卖一个好价钱,至于核心技术,合并到大企业就什么都有了。”

然后到了2018年年中,拜腾似乎融资还行,量产车型和试制车也按部就班的在做。那时候看着蔚来都有点水深火热,拜腾步伐紧凑,我又写了一段“年轻家庭用户对于拜腾的认知度明显更高,并且对纯电动车的兴趣也更为浓厚——当得知这款5米级别的电动SUV车型售价30万元起,不少人的反馈是‘价格并不是问题,更多在于是否实用和能否交车’。”

中间还有几次对戴雷、Benoit?Jacob(叶禀焕)的访,他们当时对于拜腾的进度表述都还相对稳妥,更多是解决工程问题,而不是说资金有多紧张。那时候觉得拜腾可能真的还有戏,至少不会说半途而废。

到了2019年广州车展上,感受拜腾M-Byte的巨屏之后,还是引发了很强的关注度,那时候思考的已经不是拜腾能不能造出车,而是拜腾能不能颠覆创新的问题,感觉只要能出车,拜腾基本上也能活下来。

当时我写了一段是:“实事求是的讲,在整个体验环节中,每一个人对于拜腾的全面屏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个人会觉得这个大屏幕虽然很有创新性,但是让用户接受全新交互逻辑这个门槛会是拜腾的一场硬仗……不管各方的观点如何,拜腾把之前看着像PPT造车的概念真正落地,已经是难得。至于拜腾能不能利用这个全面屏创造新的汽车时代,那我们就留给市场来回答吧。”

然而,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2020年7月1日起拜腾中国区停止运营,拜腾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启动破产申请程序,至于员工基本上以离职为条件解决前期欠薪。可以说,事到如今,拜腾基本已经凉了,只是还没有凉透,能不能翻身不在于有没有C轮,而在于谁愿意在收购之后接着做下去。

复盘拜腾走过的这段路,其实不能说决策层有多大问题,反而是说整个创始人团队对情况预估不足,把一切想得太顺利,最终导致冗余不足。

先来说拜腾的决策逻辑。首先是打造一个对标BBA的高端品牌,这点从戴雷、毕福康的出身和经营能力来说是没问题的,而且从现在特斯拉、蔚来都“活下来了”的情况来看,也是非常明智的。反而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造车新势力,其实今年都很艰难,车型20万元出头定价,直接和燃油车短兵相接。

其次是产品,一开始选择一个中大型尺寸的SUV车型——实质是类旅行车的跨界版——这也是符合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的产品。去年以来,整个中型SUV细分市场是极少数没有下跌的区隔,25万元以上的SUV车型差不多占到了SUV总量的12%,所以不做中大型SUV几乎很难成功,更不用说只有这个价格区间才能确保电动车的收益了。

最后的是产品竞争力。一开始大家都认为车内巨屏的模式只是拜腾的一个“噱头”,但实际上过了两年之后再看,拜腾是真正的“先驱者”,后面无论理想ONE还是小鹏P7,都是差不多的解决方案,甚至说远不如拜腾那么创新。另外就是方向盘配液晶屏幕这个设计,尽管是供应商的方案,但是能够大胆选择也可以看出拜腾的前瞻性。

特别是最后准量产车出来以后,整套系统的体验也是很具有颠覆性,虽然学习曲线比较难,可是能够带给消费者新的刺激和感知。作为一个全新品牌来说,能够让人关注和感兴趣,无论是赞美还是吐槽,这都是最重要的。

在产品性能方面,一开始拜腾为M-Byte通过两套电机和两套电池组组成了三套动力总成:最大功率为200kW的单电机后驱版本、300kW前后双电机四驱版本,提供72kWh和95kWh容量电池组,规划有续航里程分别为430km、505km和550km的产品序列。

虽然很多人对430km的续航里程颇有微词,但是放到2018年这个节点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即使现在蔚来ES6的70kWh版本的续航里程也就是420km。可能问题比较大的是95kWh的后驱版最长续航也就550km,这放在当前的高端电动车序列有点尴尬,至少需要突破600km才行。当然,这也是当时的规划数值,理论上量产还是可以有一些调整和优化的空间,总而言之并不是一个重大缺陷。

实际上,从参与拜腾融资的各方都可以看到外界对拜腾还是充满信心的:Pre-A是拜腾创始团队,背后大股东是和谐汽车冯长革;A轮融资包括苏宁、丰盛控股和南京国资委共计2.4亿美元;B轮融资的5亿美元包括一汽集团、宁德时代两个巨头……可以说,从地方、渠道巨头,到央企集团,再到一线供应商无不对拜腾充满信心,早期总计给了8.4亿美元左右的投资。

可是,最终拜腾翻船了!

原因是什么呢?看上去还是钱不够,毕竟真正完成造车的融资额至少应在10亿美元左右,而要完成高端电动车的投资可能在20亿美元左右,拜腾显然还差那么一截。

现在拜腾垮掉的核心原因是,由于最后的研发资金不够,量产车型出不来,上市交付期一拖再拖,没办法完成造血功能。

如果再仔细探究一下,会发现拜腾M-Byte的设计、内装、系统Demo其实都已经搞出来了,工厂也出来了,唯独整个车还是没出来——据说原因是三电系统需要重做,也就是驾驶性能部分没开发完。

这里面电驱动部分一直是拜腾强调的独特性,那就是和博世一起开发,由供应商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而拜腾主要负责系统级整合。说到底就是博世这样的一线供应商凭什么为一家造车新势力提供那么多的技术支持?很简单,博世为了多挣钱啊!

然而,拜腾高管团队显然太过于想当然了——又或者说是被毕福康的“北美研发、中国制造”的提法所蒙蔽了——尤其是以毕福康为主的开发团队习惯了大手大脚、集团支持的开发流程,并且还把整个研发核心放在北美那边,最终效率低不说,开发成本还一涨再涨。

对比同时期的造车新势力,尽管别家可能在设计、内饰、或是智能化上远不如拜腾,可是造出来的车至少能跑起来,无论是爱驰、哪吒还是天际,车是可以“跑的”。这里面的研发进度,很大程度在于这些新势力至少把动力总成的研发放在了国内来做,效率和进度都更快。

另一个缺钱的原因是最大投资方一汽集团给的投资,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花在研发上,而是用了一种“变通”的方式——“一汽借给拜腾上千万美元,对应的权益是一汽有权使用拜腾在中国的制造商设备和其他资产、技术,”毕福康后来透露说。

此外,还把一汽华利的资质以“1元钱”的方式卖给拜腾,但是后者要承担8.5亿人民币的负债,差不多在1.2亿美元上下。换个说法,这种融资叫做“过桥”,甚至2.65亿美元融资中的一半还被一汽拿出去解决子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拜腾更像是一个“中介方”,真正拿到手的融资额相当有限。

站在一汽集团的角度来说,这种投资是最具安全性的,设备、资质都是一汽自己的,拜腾不过是一个“租用方”,但是从其他投资方的角度来看,一汽并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最终花的是其他股东的钱,这显然最后是无法安抚各方的。

最终一汽集团的“手段”也让拜腾的创始团队分崩离析,毕福康出走拜腾后悻悻的对外媒表示:“我的感觉是他们(一汽)将驱使拜腾到整个拜腾关闭的地步,这样他们就能保留拜腾的工厂和平台。”

这句话在一年后就成为了现实。

当然,如果要怨,戴雷可能也要怨自己,因为他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甚至自己的身家放到拜腾,可是他并不是亿万富翁,这是他在临门一脚失利的原因。去看看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三家的创始人无一不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很大程度在融资困难的时候都是自己花钱跟投亿元级别。

想起来,如果戴雷自己有一亿美元再投入到拜腾,可能最后车也就造出来了。

最终拜腾会走向何方呢?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现在的拜腾团队的唯一目标就是找一个投资方,把创始团队的股权收过去,然后再给两个亿将车造出来,最终实现正向运营。

其实真的要造出车都是小事情,重新在中国拉一支团队,对规划改动一下,砍掉四驱性能车型,尽量优化低续航的后驱版本,确保能够在一年内交付。可是,新的投资方给两个亿美元继续研发不难,再多给两个亿收购创始团队的股权也不难,难的是要解决掉现在一汽集团的股权问题。

之前一汽集团给了两个多亿美元的融资,设备都已经买了,那是以资抵债呢,还是全数付清让一汽集团出局?前一个选择的难点在于,如果设备全部让一汽拉走,那么拜腾基本上需要原地重建;后一个选择的问题又是,一汽显然不会认亏走人,那么新投资人还得单独给2.65亿美元,这笔买卖显然不划算。

所以无论是之前传出的宝能去尽职调查,还是吉利去实地考察,个人猜测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怎么解开一汽这个“扣”。

这个“扣”看上去是个死扣,特别是在当前各方都缺钱的前提下,要额外多花几个亿美元来解决,实在太难了。大概唯一能想办法的就是地方国资委兜底,先给拜腾赎身,回头再慢慢还。

如果真能解开,那么拜腾M-Byte这款车还是有望面世的,并且对于新投资方来说这会是一个很有机会打高端品牌的契机。从产品层面来讲,拜腾M-Byte确实是当前汽车行业最具象化的全新智能座舱产品。

再退一步,一汽如果愿意接手拜腾那也是一个合理的方案。对于一汽集团来说,其野心自然是全面重塑自主高端市场,红旗品牌已经算是再度复兴了,但数码时代的高端则很难用红旗去开拓。这时候,全面收购拜腾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拜腾可以作为一个对标大众品牌或是二线豪华品牌的高端品牌,而且拜腾的数码特征也能够和红旗品牌形成足够的差异化。

说起来,不知道现在一汽是不是就在用拖字诀,最后坐收渔利?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戴雷与拜腾的\"三度春秋\

沉寂许久的拜腾终于有了新动静。

今年六月,拜腾因融资超过84亿却没有造出量产车而被央视点名。随后,拜腾汽车CE0戴雷临时组织召开了中国区全体员工电话沟通会,宣布拜腾中国区停止运营,仅余留岗值守员工约100人。

就在大家以为拜腾要像赛麟等造车新势力一样就此停工直至破产清算的时候,8月24日,却传来了拜腾汽车已经申请注册成立新科技公司的消息。据了解,新公司命名为“盛腾”,预计8月底领取法人营业执照,而一汽集团等股东方正在积极推进新公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融资。

众所周知,资金是所有造车新势力得以维系的最重要支持,也是它们被指“烧钱”的根源。从2017年至今,拜腾汽车共进行过四轮融资,总金额84亿元。不过,由于量产车进度缓慢,资本市场对于拜腾汽车也逐渐失去了耐心,C轮融资尚未到位。此外,拜腾还背负着数亿元的债务,包括收购一汽华利的4.7亿元剩余欠款,工厂建设工程款和设备尾款,以及员工欠付薪资等,资金压力巨大。

因此,为了加速M-Byte车型的量产,新注册的科技公司再融资20亿元。加上之前的84亿元,拜腾为了量产落地前后将募集超百亿元投资,不是一般的“烧钱”。

不过,大家最为关注的拜腾汽车量产工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9月“全速重启”。

天眼查截图

根据中国招标购信息网公告,拜腾汽车“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弱电自控系统工程增项劳务合同”招标项目已经落定,南京中时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8月22日中标。

同时,根据知情人士表示,为了控制成本,M-Byte车型的一些设计会更新换代。一些原本由外国供应商承接的项目,为了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也将交给中国本土供应商,一切都以快速推进车辆上市为目标。

员工方面,拜腾汽车也正在分批召回员工,留岗员工数量在近两个月已经从近100人增加至约130人。第三轮扩招预计在9月内完成,届时员工人数将增加至近200人,其中主要为研发人员。工资方面,留守的员工工资实行的是“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制度,浮动工资占工资比例为15%-30%,根据员工级别的高低对应不同的比例。

此外,拜腾正在按照一汽集团今年6月底给出的重组方案推进,未来还有上市。

拜腾南京工厂内部

而根据重组方案,除M-Byte之外,拜腾汽车南京工厂还将生产红旗代号为“EQ320”的纯电动车。按照一汽集团投资拜腾B轮的约定,拜腾南京工厂15万辆年产能中,将有5万辆用于生产基于M-Byre技术开发的红旗EQ320。同时,拜腾汽车南京工厂未来开放给其他高端电动车品牌做代工,传闻与一汽关系匪浅的奥迪正在接洽中。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市场寒冬让博郡、赛麟、游侠等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已经倒在了逐梦的路上,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已经实现量产交付的新势力为了稳定“回血”也相继奔赴二级市场。对于中国的新造车企业来说,“烧钱”是开始,“没的烧了”自然也就意味着结束。因此,不肯放弃的拜腾注册新公司,换个身份重回资本市场寻求资金,重启造车梦想。

拜腾南京工厂俯瞰

不过,背靠一汽的拜腾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底气,不仅拥有生产资质,南京工厂也在去年9月就已建设完工,只要资金跟得上,量产交付应该不是难题。

难题在于,已经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们纷纷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口碑,留给拜腾的市场空间已经不大,如果一个月只能卖几十上百台显然也没法在市场上活下去,何况30多万起的预售价格本身就让不少消费者难以下手。另外,随着交付而来的产能保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平台支持等等问题对于造车新企业来说都是挑战。

想要长远地走下去,除了钱之外,技术、管理、营销缺一不可。量产?这还只是拜腾的第一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创始人离职,折腾的拜腾没完没了?

戴雷的离职,会从拜腾身上活生生扯下它独有的标签。这种痛楚,不单单留给了这家企业,更让所有曾经投身其中的人们,感到错愕、惋惜、不甘,还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悲凉感。

当对与错的舆论交织在拜腾周围,戴雷与拜腾的这三年来,越来越陷入理想化的英雄主义与艰难求生的纠葛当中。从天选之子到落魄江湖,太多人曾试图给出这家企业最恰合时宜的解读。

只不过,三年时间太短,南京几度胜景,栖霞不见拜腾.?

中国通戴雷的“黄金时代”

很多人顾不上再回想,在2017年的夏天,是如何看待拜腾以及它身旁的两张外国面孔——戴雷和毕福康。但不可否认,这也的确构成了拜腾与生俱来的一些特质,重点就体现在它的唯一性和特殊性。

时至今日,即便身落平阳,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拜腾仍旧是一个值得被当作新势力造车时代的样本。多年后,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会成为最具代表意义的例证,用来致敬那些疯狂又难以言喻的“掘金”岁月。

造车新势力集体出土大概是在2017年。

那年9月份,拜腾在上海正式发布品牌,斥资5000万的发布会奠定了这个新晋汽车企业的“高端”底色。3个月后,在北京五棵松花了8000万营造仪式感的蔚来汽车,靠着更胜一筹的“豪横”让整个汽车圈为之震颤。

现在回想起来,再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当时更具“变革”的意味。

人们都没想到,从前一成不变的汽车发布会规则被就此打破,汽车原来可以被设计成“跨时代”的样貌,用户重新被奉为上帝,成为定义市场交易新形态的关键词。

“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我们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脖子上。”正如此言,拜腾和蔚来们“拔地而起”,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互联网的裹挟中,传统车企匆忙的进入了审视自我的阶段。那个时候,他们表面上看似无所畏惧,但实际难掩慌张,后来的三年时间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不被獠牙啃噬,大部分人开始以“转型”为由头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试图建立起足够抵御外敌的防火墙,目的很纯粹,先要自保。

三年前的夏日,最能吸引火力的,正是拜腾露出的牙齿。人们谨慎而又小心的观察这家企业,不敢轻易作出判断,可以说是因为特别,也可以说是不够了解。

这是第一个外国人选择在中国造车的案例,前所未有。

所谓植根中国、布局全球,当戴雷和毕福康以创业者身份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那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戴雷当时自信的很,他说,拜腾的团队非常棒,有中国人、德国人、美国人,非常国际化,但文化又很平衡,不会以某一个文化为主。

这个组合中,德国人是戴雷、美国人毕福康、中国人是丁清芬,也就是现在拜腾的实际控制人。

这让很多人一度认定,带有国际思维和全球视野的拜腾,未来真的会成为一匹黑马震荡整个汽车圈,戴雷也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第一个名留青史的外国创业者。

为什么不呢?

戴雷身上的标签太多了,每一个需要以拜腾为题材撰写稿件的笔者,都会不厌其烦的提及这些事实。戴雷常常被人们称作“中国通”,他1998年来到中国,于南京大学学习中文,并在这座秦淮古城遇到了一生挚爱、组建家庭。

据戴雷自己说,对中国的喜爱始于童年,来中国前自己辅修的课程也是中文,当有了能够来到中国的机会,他便义无反顾。

这个决定,对于戴雷来说,足够影响一生。

1998年,互联网浪潮刚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很多电脑爱好者在中关村海淀剧场的广场上排队,等着购买微软的Window98中文版。这时候,李斌24岁,他已经在北京成立了南极科技和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也就是当当网的前身,并开始筹划汽车网站的创办。当时,在中国家庭中,车还是稀罕物件,与互联网根本不沾边儿。但没人能想到,20年后,地覆天翻。

对于从德国来到中国的戴雷而言,这片等待着被开掘、被应用的土地上,有着大有作为的可能性。2005年,他入职宝马中国,两年后升任营销副总裁,虽然戴雷专业学的是数学,但不影响带动宝马销量一路达到12倍增长。

2013年,戴雷正式接管英菲尼迪担任中国事业部总经理。当时英菲尼迪在华的状况很糟糕,在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的强势挤压下被日渐边缘化,这种形势下,戴雷揣着“中国通”的名片到来后,以“敢爱”的营销思路赋予了英菲尼迪全新的品牌精神,之后凭借《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使得英菲尼迪名声大噪,三年内直接为公司带来150%的销量增长。

这算不算牛?应该是算,后来回忆起那几年,人们曾一度将其称之为?“戴雷时代”。

戴雷“巧遇”金主往事

不过,发生在戴雷身上的种种成功,确实与当时中国所能提供的孕育土壤密不可分,不然不会总有人会揪着戴雷的专业不放,“一个学数学的跟汽车哪儿沾边儿?”

但不可否认,戴雷身上拥有与生俱来的职业经理人素养,说是天生使然也好,说是后天造就也罢,那些印在功劳簿上一的一笔一画,不会因为拜腾的失败就完全消除。

他仍旧是那个经验老道、专业过硬、足够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只不过,作为首次创业者,戴雷就像拜腾最开始给人的印象一样——难以判定。

这背后,其实更多充斥的是疑问和困惑。外国人怎么在中国创业?职业经理人怎么做好创业者?营销大拿怎么转变成造车舵手?单凭第一点,就是个很难的事情。

但戴雷有些特殊,他当时得到了一些别人没有得到的机会。

他跟拜腾的缘分其实是在2016年开始的。当时拜腾还不叫拜腾,而是叫和谐富腾,这个公司是由和谐汽车的冯长革、富士康的郭台铭和腾讯的马化腾合资成立。郭台铭和马化腾向来名声在外,这个不用过多解释,但冯长革确实不太为外人熟知。

实际上,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隐秘富豪。

冯长革本来学法律出身,但涉足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房地产,当然也包括他的和谐汽车。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只卖豪华以及超豪华品牌。靠着长袖善舞的运营才能,2013年,冯长革成功将和谐汽车送上港交所,并于三年后登榜《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汽车行业第52名。?

在这之前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2005年,冯长革拿下河南省第一家宝马品牌授权,成立河南中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和谐集团的前身,也是冯长革百亿汽车经销商帝国的起点。

在代理宝马期间,冯长革结识了后来拜腾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戴雷,当时戴雷的职务还是宝马大中华区业务拓展总监,两人说到底算是旧相识。

所以在和谐富腾成立后,冯长革第一时间想到两个人,一是宝马i8之父,也是宝马的副总裁——毕福康,二就是戴雷。当时,毕福康先于戴雷入局担任CEO,戴雷之后担任COO。

可能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偶然知遇,却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谈到这个话题时,戴雷曾信誓旦旦:“和谐汽车绝对是超越普通电动车的概念,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知道创业很难,但这个事情如果现在不做,我未来肯定会后悔。”

倘若4年前的戴雷预见到今天的结果,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一往无前。但在那个拱手相送的机会面前,单单就戴雷本身而言,选择加入拜腾,仅仅是对下一人生阶段的选择。事实上,这是人生的一道必答题,只不过“选择“总是存在风险,如果成了,就是前无古人的新势力造车标杆,不成,就是PPT圈钱的骗子。

这才是舆论的本质,所谓成王败寇,没有人会为败者唱赞歌。

对比三年前的意气风发,拜腾曾是与蔚来一并列入人们心中最有可能成功的新势力之一。说服力来自两方面,一是以毕福康、戴雷为主、以及来自宝马、特斯拉、苹果、谷歌等企业“大拿”为辅构成的明星团队、二是足够抓人眼球的首款量产车M-Byte。

2018年1月份,戴雷们带着BYTON?Concept(M-Byte的概念车)浩浩荡荡前往北美CES展,当天,展馆外大雨瓢泼,拜腾的微信指数达到了413万左右,同比暴涨34600%。戴雷难掩心里的喜悦,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媒体说,这次参展的策略非常正确!这让拜腾得到了美国、欧洲、亚洲的广泛关注!

在的流光溢彩中,那是戴雷与拜腾真正的高光时刻。?

戴雷造车,近水楼台

对于很多人来说,M-Byte至今没有量产是个遗憾。因为在当时,它所达成的效果是“惊艳”,尤其是那块48英寸的贯穿式中控大屏,曾被一线豪华品牌拿来当作设计参考,近两年各家品牌发布的新车型中,也不乏强化“大横屏”的设计。

拜腾所展现出来的种种,一度被认为成是“颠覆”性的操作。也正因如此,从一开始,这家企业就把调子定的很高,跟造车相关的一切支付项目,不见得最好,但一定是最贵的。

比如,拜腾让博世来开发整车控制器,外包价格近亿元,是市面上的大几十倍;焊接车间内,KUKA机器人身上橘色被认为难看,就一律改涂成拜腾金的定制色彩。在中国,员工的名片制作费用一盒高达上千元,是普通名片价格的三倍多,在北美,300多人的的办公室零食购费一年花掉了700多万美元。

后来,有人将这种“高额消费”归结为拜腾落败的原因,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因为当时拜腾并不缺钱,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用最贵的价格做最好的品质,为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并不代表就做错了什么。

说到钱这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不知道人们是否还能回忆起拜腾B轮融资时的情景。2018年,汽车市场第一次遭遇最落魄的一年,但想要投资拜腾的人仍然蜂拥而至。包括领投者一汽集团,还包括动力电池独角兽宁德时代,至今为止,拜腾仍是宁德时代唯一投资过的造车新势力。除此之外,还有清华背景的启迪控股,和江苏“一带一路”基金。

用当时拜腾内部的说法是,那还是拜腾主动拒绝投资人的时候。

人们为何排着队等待拿到拜腾的号码牌?

首席事务官丁清芬一句话道出原委:“很多投资人在当下会看有没有支持,这会成为他们是否投你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说的不光是中国,还有海外的投资人。”

从拜腾决定落户南京,就表明了拜腾背后“金主”的身份——南京,南京不仅给拜腾股权投资,还给了很多补贴,包括土地和债权等等。拜腾位于南京的先进工厂,曾被列为江苏省的重大项目,总投资110.7亿,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到南京工厂启用时,南京市委书记曾亲自为拜腾站台,他原话是这样说的,“拜腾是南京的亲儿子,是好是坏都要支持。”有守擂,拜腾底气十足。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戴雷求学在南京,娶妻在南京,加之德国人的身份,于南京而言本身就是一张活名片。不仅是南京,2018年10月份,戴雷还获得了一份个人专属的荣誉——中国友谊奖,当天,戴雷以朋友圈的方式传递出这个消息,引无数人艳羡。

这个奖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它是中国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戴雷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拿到的这份“额外津贴”,绝无仅有。于拜腾而言,起到的作用正是“坚定投资人信心,不论国内还是海外。”

在这过程中,丁清芬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

戴雷还在英菲尼迪时,丁清芬就在他手下任公关总监,后戴雷创业,丁清芬一路随行。在此之前,丁清芬本是中国日报的首席记者,主要负责新闻报道,近十年的工作经验让她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可以说,这种对初出茅庐的拜腾而言,增添了很多其他新造车企企及不到的光环。

在处理中国事务过程中,戴雷身边的丁清芬则是左膀右臂一样的存在,她跟戴雷一样,对这家企业怀有期待,这种期待不夸跃进、很务实。在她眼中,“拜腾能够正常的、健康的长大,只要不犯错,做正确的事儿,就没有问题。”

但没人告诉过他们,能顺利长大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戴毕”之争,拜腾遭殃

所以,一直关注拜腾的人们会发现,在2018年,拜腾做了很多事,除了亮相CES、还有落成南京总部、以一元转让费拿到一汽华利生产资质,引进B轮融资等等,怎么看都觉得,这是一家正在为实现造车理想不断赶进度的勤奋车企。

唯一引发质疑的事,在一众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闻线索中,偏偏没有关于M-Byte量产进度的消息。在这之前,拜腾原本的是,2018年进行大规模量产。

这时候,很多人还固执的以为“好饭不怕晚”。但实际上,2018年已经被认定为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挣扎在洪流中的造车新势力们提刀上马,急匆匆的跑向下一个关口,对于他们来说,分秒必争。

那一年,蔚来赴美敲钟,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电动车企。随后,李斌还和小鹏汽车的何小鹏立下了“一万台交付竞赛”的赌约,他们都想证明自己在新势力圈层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时间,隔空对话的两个人成为汽车圈的焦点人物。

随时间推移,形势变得愈发焦灼,其他新势力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跑赢对手。那么拜腾这时候在做什么呢?他们内部,早就开始了姓“戴”还是姓“毕”的派系斗争。

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拜腾虽然总部和重要市场都设在中国,但产品、技术和研发却重押海外。其中,拜腾北美研发团队负责车联网、自动驾驶、整车三电等重要研发业务,在中美之间的沟通中掌握绝对话语权。

这些和话语权,都集中在毕福康手中。而戴雷只负责中国市场财务和招聘工作。

在盘子越做越大的时候,就越容易因为利益产生分歧,人性弱点注定暴露无遗。毕福康和戴雷就是如此,在毕福康单方面的控制下,拜腾越来越像一家属性趋美的公司,但戴雷心里仍然想将拜腾做成一家融合性更强的企业。

他说,拜腾是一家中国企业,在这基础上又有国际化视野。我能理解中国团队的想法,同样也能理解外国高管的想法,最后希望能创造一种大家互相尊重和认可的文化。

很遗憾,戴雷一己之力过于单薄,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天然的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填平的。?

中国人都怎么做事?戴雷形容最开始来到中国时的切身感受:“这里的创业氛围在德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每个创业者都比拼谁跑得更快,很多人像疯子一样追求自己梦想,这是全世界最拼命的地方。”在戴雷眼中,这是激发他内心创业因子的原始动力。

然而外国团队又是怎么做事的?有内部人士曾透露,他们严格遵循五天工作制,周末基本联系不到人。

权利斗争、包括中美两地研发人员的沟通障碍,直接影响了拜腾的量产进度。更糟糕的是,2018年底的时候,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态度趋冷,而拜腾因前期过于“挥金如土”,手里已经没钱了。

2019年初拜腾董事会之后,拜腾发布了调整公司内部架构的通知。公司不再设有总裁一职,而是分设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岗位,分别由毕福康和戴雷担任,这意味着,戴雷会承担更多执行工作,谁将主导拜腾接下来的发展也一目了然。

在这之后,毕福康即将离开拜腾的传闻甚嚣尘上。

2019年上海车展上,拜腾还在为所谓的“谣言”做着公关时,毕福康直接站上了艾康尼克的展台,宣布自己找到了新东家。对于这种非常规性操作,戴雷与丁清芬一同出现在媒体面前,开门见山的点明了人们的疑问。

“毕福康的离开对于拜腾的影响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大。”戴雷说。他当天气色不错,仍旧是一身深灰色西装,同往常比并没什么不同。关于量产车和资金难题,戴雷一脸坚定,他告诉人们:“全公司上下都在忙于首款量产车型M-Byte的投产,自己目前只领20%的薪水,另外80%都是以期权的方式,最高管理层都主动把部分薪酬转化为期权,与公司业绩和战略目标直接挂钩。”

即便如此,人们最早也要到2020年才会见到M-Byte量产车。当然,这只是当时的规划而已,真正的落实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进入到C轮融资阶段,拜腾内部因管理经营不善暴露出的问题愈发明显,控制成本成了2019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事项。当时,除了正常推进量产车项目和员工工资之外,其他支出项目大部分都被削减。

可能戴雷不是没有努力过,只不过,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拜腾不再“完整”

2020年,戴雷带着M-Byte再次前往时,与两年前的盛况大不相同。时过境迁,C轮融资时除了一汽集团、南京两张“熟面孔”之外,只有韩国零部件制造商MS?Autotech旗下子公司Myoung?Shin?Co.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参与注资,金额只有几百万美元。

在这之前,丁清芬还在给拜腾中国区的员工加油打气:“你们看了最近的报道没有,大家还是很看好我们的。”

可是,在一些不可控的事情面前,乐观并不能起到绝对的作用。如果2020年没有这么魔幻,或许拜腾还有机会能奋起一搏。但实际情况是,今年疫情波及全球,汽车业遭到重创,体量庞大的传统车企尚无还手之力,何况是拜腾。

外力作用下,结果比预想中来的更早一些。4月份开始,拜腾开始陆续传出负面新闻。

例如,中国区员工根据职级以不同比例暂缓发放部分薪酬、美国员工停薪留职、德国办公室部分员工缩短工作时长。核心管理层则集体减薪80%。在微博讨论区,供应商叫苦不迭,在拜腾工厂门口,百余名员工集结讨薪,到接近6月底的时候,拜腾已经拖欠3个月工资,金额高达9000万。

面对舆论围堵,拜腾在6月29日召开董事会,所有股东悉数到场,还包括超过800名离职和在职员工。这场发布会持续了5个小时,由戴雷公布了最终结果:7月1日起中国业务暂停运营,待岗员工留下100人左右,生产研发各占一半。拖欠的工资会分阶段尽快发放,此外,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已经启动破产申请。

“终于明白创业的滋味了”,一位接近拜腾内部的人士表示非常无助,也许,补齐员工工资,已经是戴雷能给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2020年黑天鹅频飞,拜腾未能幸免,中国区停止运营后,拜腾便因花费84?亿元仍未造出量产车而被央视报道。戴雷,这个曾经手捧无数与奖章的创业者,遭遇了他这一生最为煎熬的至暗时刻。

三个月后,戴雷被曝离职,由丁清芬继续推进接下来的工作。

在这之前,其实拜腾已经以另一种方式“重生”,这家新公司叫“盛腾”,外界解读为“胜败”之意,毫不掩饰对此前“拜腾”谐音“败”的偏见解读。这家公司融资20个亿,并由一汽集团等股东积极推进。

除此之外还有个好消息,有拜腾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拜腾重组方案已经获得股东会批准,并正在推进落实。这意味着,自6月底“停摆”以来,拜腾有希望快速重启,继续推进M-Byte的研发和量产,目前的是,2021年将正式量产。

但戴雷离开后,拜腾还是完整的拜腾吗?

答案不一。

不是没有人质疑过,戴雷一个外国人,能在中国讲好创业故事吗?拜腾不缺戴雷。但也有人说,戴雷标签众多,在一众造车人中别具一格,少了戴雷万万不行。曾几何时,那些人还被戴雷造车的决心打动,他们为M-Byte挥毫泼墨,都是因为相信,这个德国小伙,会在这片他生活了20多年的土地上实现梦想。

但戴雷,最终还是成为了九死一生的创业者中的大多数。选择离开的戴雷,可能只剩一条宽慰自己的理由,就像他最初说的一样——“万一失败了,我也绝不后悔”。

现而今,好在还有丁清芬,保留着人们心中对于拜腾的最后一丝希望。她同样是一名为着这份事业抛洒热情的创业者之一,在细节处多有体现。丁清芬曾说,面试新人的时候,我一定会跟他面对面交谈,会盯着他的眼睛看,看他究竟对做这份事业有多大的热情。

“全力以赴、问心无愧”,是她对拜腾的解读。

而戴雷,作为这家高起点新造车企的“前”一把手,他的所为和不为,都将成为时代留影的一方碎片,为无数创业者理清被新规则统治着的造车环境,或骑到它背上,或被獠牙吞噬。

而对于现在的拜腾来说,戴雷已是昨日的戴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卖壳”铁物股份,一汽夏利成为历史,天津博郡何去何从?

“怎么起这个名字?纯粹就是折腾。”网友此番留言,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希望拜腾不要再这样折腾下去了。

拜腾爱折腾,这是它给行业留下的印象。它又是如何折腾的?汽车民生网对此进行了梳理,大致如下。

1、败光84亿没造出量产车

拜腾汽车于2017年9月7日正式成立。对于一个新车企而言,前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融资,而要融资,得先有个“借口”,这个借口就是先把所谓的量产车型原型造出来,好与投资人“撞”个满怀。

拜腾还好,至少好过那些靠PPT造车骗钱的人。

2018年,拜腾的第一款量产样车?BYTON?Concept“造”出来了,果真找到了伯乐,即拜腾与一汽达成战略合作,从而顺利完成了5亿美金B轮融资。拿到了钱,拜腾在市场上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小。原因是,投资圈对造车新势力的态度急转直下,直接造成拜腾之后的融资难。其次,2019年4月,CEO毕福康突然辞任,使得拜腾的投资基本泡汤。

央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关注,质疑拜腾花光了84亿却没造出量产车。

2、成立新公司究竟要干嘛?

被业界认为拜腾很难翻身的时候,今年9月9日,拜腾汽车成立了新科技公司——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意思的是,该公司注册地正是现在拜腾南京的办公地,其股东也是一汽集团、南京经开区科创基金、盛屯集团这些“老面孔”。

成立新公司就可掩盖老公司的是是非非?而且股东还是那些人,就连办公地点都不变,实在看不出成立新公司的出路在哪里?最后网友得出一个结论:同一个壳换了一件新衣穿,其目的就是想掩人耳目,为推进项目继续寻求融资。殊不知,口碑做差了,想矫正已非易事。

3、拜腾重组意味着项目重启?

原来,拜腾成立新公司是为重组找出路来的。媒体的消息是,拜腾董事会和股东会已经正式批准了拜腾重组方案。一同出现的还有人事变故,即联合创始人、CEO戴雷博士已经离开拜腾(据说是董事会和股东不满意戴雷的工作方式),拜腾首席事务官丁清芬目前作为联席CEO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

不过,上述消息是据“可靠消息人士透露”的,还未得到官方的证实,即使我们相信这是事实,一个失败的项目重新让它启动,除了投资人的不甘心之处,能否吸引新的投资伙伴进来,也是个未知数。

只可惜,原先那个被认为很会“烧钱”的CEO戴雷博士已经离开拜腾,他的出局,是不值还是背锅呢?欢迎参与讨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首款量产车落地还有希望吗?

11月28日,天津一汽夏利发布控股股东国有股份无偿划转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中国一汽将其持有6,620,651股国有股份,占公司重组前总股本的43.73%,无偿划转至铁物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

至此,中国一汽持有股份数量变为63,806,961股,占公司重组前总股本的4%。本次重组实施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铁物股份,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汽夏利此次划转完成之后,预示着一汽夏利的"壳"被无偿划转,为铁物股份子公司中铁物晟再次冲击A股做好准备。

1999年登陆深交所的夏利,是中国最早上市的车企之一。2002年,天津一汽并入一汽集团,2013年开始走下坡路,靠变卖资产度日,一汽丰田股份分批次卖给一汽股份。优质资产全无之后,天津一汽亏损严重,2018年以1元价格转让给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

2019年,两者成立合资公司"天津博郡",一汽夏利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及负债作价5.05亿元出资,持股比例19.9%;博郡汽车以现金出资20.34亿元,持股比例80.1%。一汽夏利不惜成为小股东,可见诚意之深,只是没想到拜腾汽车并不具备接盘能力,因资金链紧张,拜腾汽车已处于生死边缘,相关合资资金并未到位。

根据2019年一汽夏利发布两项决定来看:一是通过混改,与博郡成立合资公司,利用现有的厂房、设备、部分人员和生产资质,继续从事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二是通过资产重组,将上市公司"壳"划转给中铁物晟。

今年6月20日,*ST夏利发布公告,其正在继续积极推进与中铁物晟的资产重组事宜。同时,也在继续深化公司人事改革,研究安置下岗员工的方案。虽然,与拜腾汽车合资进程不畅,但是"卖壳"事宜比较顺利。

新车还未落地,博郡汽车资金流便出现问题,今年10月,?"天津博郡"股东发生变更,一汽夏利"退出天津博郡股东序列,由其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接替,成为天津博郡新股东。

博郡汽车高管离职,资金链紧张,让合资项目陷入困境,而一汽夏利"卖壳"铁物股份已经划转完毕,一汽夏利和博郡汽车合资将迎来最艰难时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烧光84亿融资后停摆,曝拜腾汽车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造车新势力虽然是一地鸡毛,不过,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们为汽车行业带来了创新与活力。

还记得去年的广州车展,造车新势力拜腾首款车型M-Byte正式发布,当马拉车市拉开车门的一瞬间,被那个几乎占据了整个中控台的屏幕给震撼到,先不说这样的大屏保守争议,但的的确确带来了久违的新鲜感。

当然,M-Byte车内的这块大屏也并非摆设,它能实现语音控制、人脸识别、隔空手势和实体按键与车辆互动等等功能。

然而,也正是这个颠覆了中控设计的拜腾,其量产车型迟迟无法交付,且屡屡碰壁。

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还造不出车”

今年6月底,央视财经2套点名拜腾汽车,直指其“烧光84亿,还造不出车”。

报道称,拜腾已陷入经营危机,拖欠员工薪资4个月之久。有拜腾员工透露,公司给全体员工曾发过一个邮件,好像写的是八月份还是九月份,会把这几个月欠的工资全部发放。但实际情况是,4月、5月、6月这三个月,现金一点也没收到。

消息称,拜腾上海办公室4月撤租,北京办公室6月17日撤租,数千名员工已停薪远程办公四个月,南京工厂近日也因欠费停水断电关厂。

回顾拜腾的造车史,自2017年成立以来,3年时间共进行4轮融资,总金额约84亿元。其在2018年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买下了一汽华利100%的股权,这家造车新势力也由此获得了汽车生产准入资质。

去年9月,拜腾南京工厂基本建设完工,官方称工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工艺车间厂建和主要设备安装工作完成,进入调试阶段。拜腾预计首款车型M-Byte将于2020年年中实现投产。

不过,拜腾最终资金耗尽,走到停工停产的地步。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营危机,最终导致员工欠薪风波以及停工停摆。多个消息结合起来看,基本上断定拜腾已经进入倒闭边缘,两个德国人在中国的造车故事,似乎要画上句号。

正当人们以为拜腾就此别过时,一则新消息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今年10月,媒体从拜腾汽车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拜腾重组方案已经获得股东会批准,并正在推进落实。这意味着,自今年6月底停摆以来,拜腾的重组战略有了实质性进展。

此前的9月,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南京盛腾汽车成立后,主要专注于M-byte车型的研发。同时,盛腾将以产品研发和电动平台技术开发为主,而拜腾则将聚焦产品工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等业务,两者管理交融、业务互为补充。

现今拜腾汽车进入重组阶段,首款量产车欲在2021年实现量产上市。

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拜腾前路仍然迷茫

拜腾的造车之路可谓是充满坎坷,希望总是稍纵即逝。近日,又有消息称拜腾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拜腾汽车的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32540元。截止目前,可查询到的该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共计221.63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约为56.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拜腾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公司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等,而我们熟悉的拜腾汽车正是该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关联公司成被执行人,不禁让人联想拜腾的步伐将再次停止?也许不然,但时间会给出答案。哪怕往好的方面想,就算拜腾首款量产车型交付,放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能有所作为?相信也还是未知数。毕竟作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理想、小鹏,早已完成量产不说,还纷纷完成上市,并且股票大涨。

拜腾想要后来居上,其难度可想而知。

淘汰赛加速,掉队的造车新势力命悬一线

其实,不单单是拜腾,就连目前已经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同样隐患重重。

第二梯队新特汽车、云度汽车等车企,虽然有量产车型,但每月交付量非常少,融资难度大,经营受挫明显;而前途汽车、无量产车型的奇点汽车等几乎没有机会,或将加速被市场淘汰。

除此之外,包括华人运通的高合汽车在内的后来者能否逆袭,也存有未知数。华人运通首款量产车型高合HiPhi?X目前已经上市,售价区间为68-80万元,虽然其以科技豪华来标榜自己,不过堪比特斯拉Model?X的售价,消费者能否买单也还是未知数。

至于蔚来、理想、小鹏和威马等头部企业,即便是实现上市或正在冲刺IPO,日子也并非顺风顺水。此前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曝出车机系统出现大面积断网;理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仍未摆脱质量问题魔咒,并宣布召回;威马汽车则被曝出一个月内连续四次自燃。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在销量增长的同时,质量安全等品控仍是其主要矛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严重,头部企业与二三梯队的差距日益明显。

马曰:

任何市场永远只有适者生存,在不平凡的2020年里,不只是造车新势力,甚至诸多自主品牌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华晨汽车破产重整、众泰汽车目前已处于停摆状态,此外,宝沃、汉腾等也处于边缘化状态。

更何况还得用资金续命的造车新势力,一旦资金链再次断裂,迎接它们的只能是淘汰出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拜腾汽车自2017年成立以来,共进行4轮融资总金额约84亿元,如今资金耗尽陷入停摆,央视评论称“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近日,拜腾汽车又有新消息传出。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描述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拜腾汽车的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332540元。截止目前,可查询到该公司还有两笔被执行人记录,累计执行总金额为221.63万元。

资料显示,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注册资本为56.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拜腾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公司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研发、销售等。而拜腾汽车正是该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描述

成立三年的拜腾汽车,拿下融资总额约84亿元,也是被外界看好的一家新势力造车企业。拜腾南京工厂在去年9月已基本建设完工,官方称工厂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工艺车间厂建和主要设备安装工作完成,进入调试阶段。拜腾预计首款车型M-Byte将于2020年年中实现投产。

不过,拜腾汽车资金耗尽,走到停工停产的地步,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营危机,最终导致员工欠薪风波以及停工停摆。

随着上海办公室、北京办公室撤租,拜腾汽车停摆也得到落实。2020年6月30日,拜腾汽车内部邮件通知中国区全体员工,公司自7月1日起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公司不再安排工作。拜腾表示,“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由于全球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公司融资及生产运营均遭遇了重大挑战。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和努力,我们仍不得不遗憾地宣布,中国区(不含香港)所有公司将自2020年7月1日起开始停工停产。”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描述

拜腾汽车似乎并没有放弃造车,相关重组方案仍在进行中。

10月,媒体从拜腾汽车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拜腾重组方案已经获得股东会批准,并正在推进落实。这意味着,自今年6月底停摆以来,拜腾的重组战略有了实质性进展。该内部人士还称,“对于拜腾的重组,一汽等核心股东都给予了支持,希望能推动拜腾快速重启。眼下拜腾的目标是尽快重启项目,推进M-Byte的研发和量产,整体工作目前由丁总(拜腾首席事务官丁清芬)负责推进。”

此前的9月,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拜腾汽车确实在做项目重启的工作,希望能尽快启动量产。南京盛腾汽车成立后,主要专注于M-byte车型的研发。”同时,盛腾将以产品研发和电动平台技术开发为主,而拜腾则将聚焦产品工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等业务,两者管理交融、业务互为补充。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描述

现今拜腾汽车进入重组阶段,首款量产车欲在2021年实现量产上市。不过,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体格局趋于稳定,拜腾汽车重新入局,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造车新势力早已进入到淘汰赛阶段,徘徊在生死边缘,疯狂的造车浪潮,最终还是要回归理性的市场状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