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华为汽车是代工的吗_华为汽车谁代工

tamoadmin 2024-09-08 人已围观

简介1.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2.升腾三大代工3.华为:“造车”事小,“赚钱”事大4.华为芯片代工公司有哪些5.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2023年3月24日,华为在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华为P60系列手机。其中,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华为P60 Pro了,但当所有人看到价格后,却顿时陷入了沉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简单,因为华为P60 Pro的价格让人实在爱不起来!8

1.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2.升腾三大代工

3.华为:“造车”事小,“赚钱”事大

4.华为芯片代工公司有哪些

5.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华为汽车是代工的吗_华为汽车谁代工

2023年3月24日,华为在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华为P60系列手机。其中,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华为P60 Pro了,但当所有人看到价格后,却顿时陷入了沉思,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简单,因为华为P60 Pro的价格让人实在爱不起来!

8+256GB版本6988元的价格,存储空间小,没5G,这是让大家用爱发电吗?其实华为产品价格高,不光是普通消费者,汽车行业也都感同身受。

近日,广汽埃安和华为合作项目变动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2023年3月27日,广汽集团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此外,项目总投资由9.25亿元调整为12.33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解决。这意味着AH8项目的合作模式由Huawei Inside模式“降级”成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

李成儒曾在《演员的诞生》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把剧组弄翻了,谁会轻易换演员啊?”,换到广汽埃安和华为这件事上来讲就是,不把脸皮撕破了,谁轻易换合作伙伴啊?

事实上,在官宣合作近两年的时间内,双方甚少披露合作进展,保密性一直做得很好。但此次中止合作的原因却令人大跌眼镜,网传竟然是,华为要价太高!

其实早在2022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在公开场合吐槽华为,他当时表示,“华为是一个比较大牌的供应商,可能它的产品比较好,但实事求是地说,它的价格是不受控的。如果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你会发现,你的议价能力是基本上没有的”。后面,他还强调,广汽埃安要练好自己的内功,做好电池、电控、电驱等技术,要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

由此可见,华为在与车企合作的风格中,一向处于强势方,一心要成为合作关系中的主导者,这显然是广汽埃安无法接受的!

那么华为在合作中到底有多强势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赛力斯和AITO问界汽车。请记住下面这三个时间线。

2023年4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针对外界对于华为与赛力斯“以合作之名行造车之实”的质疑,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回应称,“我们和华为的合作,双方的品牌叫AITO问界,我们的合作模式是真正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确实华为没有造车,是在和我们做联合开发”。

与此同时,2023年3月31日,华为总裁任正非签发《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强调“华为不造车”,同时不允许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出现“华为”或“HUAWEI”标识。

2023年3月8日,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正式焕新为HUAWEI问界,AITO汽车在微博、微信等官方平台开始使用全新宣传语“HUAWEI问界”。随后,华为线下门店内展示的AITO汽车也用了“HUAWEI问界”标识。

我们不妨把这三个时间线倒过来简单捋一下。

3月8日,为了进一步彰显自己的品牌价值,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正式焕新为HUAWEI问界,而这一举动,也从侧面坐实了华为造车的传闻。

3月31日,华为总裁任正非觉得余承东带领下的华为,在造车领域逐渐跑偏,便正式公开强调华为不造车的原则。

4月2日,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在得知华为的立场后,不得已才在公开场合称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是赛力斯主导。

这样一看,是不是逻辑就非常清晰了?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到底是谁在主导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不强调的话,大家可能也不会太在意,而许林这么一做,则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了!

再回到谁主导的问题上,无论是已经停产的赛力斯5,还是之后推出的AITO问界M5、AITO问界M7,全都清一色打上了华为的标签。此外,无论发布会还是发言人,也都是华为的主场和华为(余承东)的人,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所以在车叔看来,许林的发言充分彰显了华为在合作端的强势风格。

看到这里,车叔不禁在想,如果赛力斯离开了华为,它还能剩下些什么?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新能源时代,当(没)潮(有)水(核)退(心)去(技)后(术),到(退)底(出)谁(中)在(国)裸(市)泳(场)。

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更依靠供应链,简单的整合是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只要车企具备造车资质,就能够“拼”出一台新能源车。比如,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永磁电机由弗迪动力提供、底盘系统由本特勒汽车设计,再造一个车壳和内饰,粉饰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一辆“伪豪车”就此诞生。纵观国内汽车市场,这些车型的售价都非常高,动辄四五十万的定价让一众传统车企汗颜。

要知道这些造车新势力成立时间还不足10年,对于一个汽车品牌来说,没有二三十年潜心沉淀,是很难积累出技术和工业基础的。但新能源车却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就算没有技术也能打造出来,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购零部件、找代工生产加工完成,而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比如小鹏的代工厂是海马、蔚来的代工厂是江淮、理想的代工厂是力帆。

另外,这些造车新势力也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电机、电控、电池等部件都是通过购买方式获取,简单来说,它们就是一个组装产品。当然,这些造车新势力也不需要任何技术,只要有钱就可以完成生产并上市。由此可见,新能源行业门槛非常低,所以,这些造车新势力或许是昙花一现,在激烈的竞争中,随时都有退出市场的可能。

如果在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中做一个选择,车叔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传统车企,因为它们有出色的工业基础和用户群体。传统车企在品质把控、生产组织、成本控制等方面都积累有大量经验,这些都是造车所需要的基础前提。所以,想要自己的汽车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有工业基础、核心技术、造车经验以及用户群体,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一众汽车品牌可能随时消失!这并不是开玩笑,就是事实。

而销量统计就能够说明问题,为何有的造车新势力销量忽高忽低,为何有的造车新势力一直在挣扎,为何有的造车新势力销量很大却连年亏损?如果没有不断注入的资金,它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车叔总结

观华为和赛力斯,知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之路。还是那句话,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最终会沦落为供应商的傀儡,为自己打上组装车的烙印。大家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也一定要谨慎,毕竟现在的新能源车,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的售价并不便宜。所以在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应该结合汽车自身的实力和品质,体验固然重要,但售后服务和保障才是核心!大家觉得还有哪些车企在裸泳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文:林淑华

微信公众号:个人 汽车

通过一次性推出三款车的方式,富士康正式宣告进入 汽车 行业。

富士康发布这三款车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发布三款车、宣布造车、碰瓷特斯拉车型名字引发争议,都宣传了富士康代工 汽车 的能力。不惜下血本宣传,说明富士康对获得 汽车 代工订单非常迫切。

虽然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但是富士康转向 汽车 ,并不全是为了苹果。郭台铭非常清楚智能电动车浪潮意味着什么, 汽车 关乎的是富士康的未来。相比不能错失苹果 汽车 代工订单,富士康更不能错失的是整个 汽车 电气化时代。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在智能电动车的核心产品力方面,富士康缺少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池方面的优势。这是比较致命的。不要说苹果的 汽车 代工订单,就目前富士康的实力,其他车企的代工订单它都未必能拿下。

代工都困难重重,更可况亲自造车了。

40多年来,富士康所有的积累都在代工制造领域,亲自造车意味着它要在C端市场卖货,但它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面向B端代工,是知道标准答案的应试考试,需求是现成的,由客户提供。而面向C端市场,没有人会告诉你消费者需要什么,是从无到有创造出产品的过程。这两者考验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

面向B端代工着重在生产制造,研究的是技术、制造、规模、成本等,对象是B端客户,考验的是把东西做出来、拿下客户订单的能力。

面向C端市场卖货,除了生产制造,还着重在品牌塑造、市场把握、商机捕捉、渠道建设等,考验的是把货卖出去的能力。

前40多年,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拿下B端客户代工订单,满足客户需求。富士康早已习惯跟着客户的节奏走,客户要啥就造啥。相对于它的客户,富士康是间接感知市场变化的,缺少感知一线市场的经验。

比如车型的市场定位问题,富士康不懂市场,不知道什么级别的细分市场适合自己,也就很难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

富士康之前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攻C端,可惜事与愿违。面向C端的渠道,富士康就失败过三次,其中一个是赛博数码广场。

品牌也是一个硬伤。

一家代工厂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做品牌。富士康非常欠缺面向C端市场做品牌讲故事的能力。

虽然富士康的品牌知名度很大,但是,消费者对富士康的认知只是大公司背后的代工厂。代工厂在消费者心里的地位是不高的,是不怎么被看得起的。虽然代工也需要具备非常高的 科技 水平,但是,没有人会把富士康和高 科技 企业联系在一起。富士康在C端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它的品牌价值只在B端。

富士康显然也知道亲自造车道路坎坷,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一开始并没打算亲自造车。尽管富士康一直有造车梦,但它的动机都是出于必须要进行的产业转型。我更倾向于富士康此次也并没有真的打算亲自造车。

如果富士康真的打算自己造车,那山寨特斯拉车型名字也未免太过儿戏。找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则更是草率。富士康想必比谁都清楚,和奄奄一息的裕隆 汽车 合作造车的胜算很小。

富士康找弱势的裕隆 汽车 ,本质上和华为找弱势的赛力斯和北汽极狐是一样的。只是切入 汽车 赛道的方式。

不一样的只是华为的目的是韬光养晦、闭门练功、熟悉路径,因此它藏在品牌背后。而富士康的目的是拿到更多 汽车 代工订单,因此它急于跳到台前。

富士康对 汽车 自有品牌成败的包袱没这么重,因为它的重心并不在C端。宣布造车只是顺手的事,没做成也没什么损失,做成了就当意外的收获。而华为是有 汽车 自有品牌包袱的,华为终将会面对C端,华为的 汽车 自有品牌是不允许失败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一直说不造车的华为终将会造车;一上来就说造车的富士康,反而并不会真的造车。

对富士康来说,虽然已经布局 汽车 十几年,但是无论从代工还是亲自造车方面来看都尚在起步阶段。

进入 汽车 代工行业,它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已经代了60多年工的麦格纳。造车领域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特斯拉、蔚小理、传统车企,对比之下,富士康都只能算是初出茅庐的新手。

巨大如富士康,在新的时代浪潮面前,也同样危机四伏。

升腾三大代工

导语: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期待华为牌汽车的公众感到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其实有着更大野心,就是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撑众多车企转型升级的背后巨人。

张军智?|?文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企业。二十多年以前,像戴尔、惠普、康柏、联想、宏碁、东芝这样的电脑公司,正是领时代风骚的企业,但是在电脑制造业逐渐式微后,人们发现电脑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这些电脑公司,而是其背后供应商,比如研发软件系统的微软、制造CPU的英特尔、提供GPU的英伟达……

十多年以前,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机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红极一时,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能提供手机系统的谷歌、能生产顶级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多数的手机企业有价值得多。它们才是众多手机企业背后的巨人。

如今,一个比电脑、智能手机体量更为巨大、涉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前景更为广阔的产业,也踏上了时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浪潮之巅的新能源车企,今年个个红的发紫。成立仅17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却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成立仅6年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位居车企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也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百度……

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舆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舆论甚嚣尘上。

但对于这样的舆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在近日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特别用粗体文字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了强调“不造车”的决心,文件中载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文件的末尾显示,这份文件有效期为3年。显然,不仅仅是普通大众,包括华为内部很多人都希望华为进军汽车制造领域。

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有着更大野心: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华为要扮演众多车企转型升级背后的巨人。

而且这样的“野心”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10月份的广州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11月20日,沃尔沃发布了首款搭载HMS?for?Car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该车的车载系统集成了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11月27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BU总裁于立国透露:“我们和华为联合打造了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BT。新车搭载3颗96线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传感器,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

如今,华为正越来越频繁地登上汽车新闻,越来越多地为车企提供助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正是华为助力车企升级的载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所说,“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领先与超越。”

华为的目标是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王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ICT是华为的强项,传统车厂的弱项,华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业务为主,阻力小,合作空间大。

资料显示,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智能系统,还有目前应用较少的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部件,几乎涵盖了汽车智能化的所有领域。

HI的技术实力如何?应该说非常深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控、车云,都涉及到大量软件和算法。而华为在无线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大量软件、算法的人才与经验。最近华为的自动驾驶,获得了德国莱茵T?V集团颁发的《ISO?26262:2018功能安全认证设计阶段确认函》,这是业界首个通过ASIL-D功能安全评估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系统,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只针对管理流程的简单认证,此次安全评估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完整认证,突破了传统标准认证范围。

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的鸿蒙车机OS是单独为汽车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座舱系统HOS、智能驾驶系统AOS、智能车控系统VOS。数据应用更是华为的强项,王军举例:“如果把电池的数据分析、计算之后,(电池事故)我们现在目标是5分钟提前预警,我们年底的目标是做到提前一天预警。”

另外像自动驾驶的关键设备激光雷达,华为的目标成本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动辄高达上万美元。据说华为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主机厂抢购的爆品。如果一切顺利,仅这一项就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进程,甚至自动驾驶技术格局。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车型上会打上HI?品牌标识。据悉,最早有HI?logo的车型将在2021年底面世。

王军曾向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而目前车企大多数的车企,智能化和电动化征程才刚刚开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

参考及引用数据及资料:?

《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来源:盖世汽车资讯

《何必造车?华为可以inside每一辆车》?作者:刘宝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造车”事小,“赚钱”事大

升腾三大代工指的是华为、台积电和比亚迪。

1.华为是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其业务涉及电信设备、智能手机、电脑、消费电子等领域,同时也在芯片设计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华为海思是华为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其产品覆盖了多种领域,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盒子等。华为海思的芯片设计能力在业界有着很高的评价,其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已经成为了华为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台积电是台湾的一家半导体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了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领域,客户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众多科技公司。台积电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在业界领先,其用的7nm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之一。台积电也为华为代工制造了麒麟980芯片。

3.比亚迪是一家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其业务涵盖了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比亚迪在汽车电子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实力,为升腾芯片提供代工服务。比亚迪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代工服务主要涉及车载信息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

华为芯片代工公司有哪些

“造车”,一个很务虚的话题。

新势力品牌蔚来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但从来没有人去刻意解读“蔚来造不造车”这件事。

但“华为造不造车”,却成了近两年来很多人的谈资。

毕竟,对华为这样的高知名度科技巨头来讲,其在汽车业务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不由得让人们将其和新造车联系在一起。

以至于去年底华为董事会发布了一项关于“造不造车”的声明,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12月2日,华为在电动车赛道的资深盟友赛力斯在总部重庆发布了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新品牌全新产品也一并亮相。

和上海车展期间对赛力斯进行简单的销售渠道赋能不同。这一次华为几乎主导了AITO项目,直接介入到AITO品牌新产品前期的研发、设计阶段,甚至直接在四大工艺生产车间派驻工程师,就差亲自上场拧螺丝了。

从一系列连贯动作看,华为似乎正在一步步证伪“华为不造车”。也正因如此,业界再一次出现了“华为造车”的声音。

但对华为来讲,“造不造车”并不是其关心的议题,但依靠汽车这一增量业务赚钱的心绝对是有的,而且野心极大,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华为要在每辆车上实现1万元的收入。

1、“造车”事小,华为看中的是汽车背后的大生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华为在新品牌AITO上的商业逻辑,我们不妨对其和新势力头部品牌蔚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比华为、蔚来的业务可以发现,双方几乎都深度介入了整个智能电动车大产业链,比如双方都涉及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机、终端零售等领域,在生产制造端双方也都是部分介入。

因此对于“华为造不造车”,我们不能简单从字面意思理解。

如果只是从简单的生产制造环节来看的话,那由江淮汽车代工(江来制造成立之前)的蔚来也可以理解成是个“不造车”的车企。

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无聊到去解读蔚来“造不造车”这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不造车”更像是个文字游戏,当事双方解读的立场不同而已。

吃瓜群众只等着华为官方哪天宣布个 “华为要造车”的大新闻,但华为方面只会一如既往地默默在汽车业务赚着钱,并坚持着“华为不造车”的态度。

另外在商言商,造车这一传统制造业本就是个利润薄如刀片的行业,这种重资产行业只有通过规模效应才能赚钱,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毛利润仅有10%左右。

对于华为这种在智能手机业务赚够高利润的公司而言,传统汽车制造业这门生意它根本看不上。

而未来智能电动汽车核心玩法,是通过低毛利的硬件+高毛利率且重复收费的软件订阅模式赚钱。

这也是华为智能电动车业务的策略,以Harmony OS智能座舱为核心构建软件商业体系,同时依靠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智能驾驶、智能电机等技术赚硬件的钱。

2、华为全面主导新品牌AITO,电动车玩法有所调整

回归到“AITO”,这个让外界再次解读为“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新品牌。?

从品牌口号“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将智能融入汽车)不难理解,AITO新车型和此前上市的赛力斯5最大的差异化在智能化方面。

Harmony OS智能座舱,也就是AITO品牌新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

用余承东的话来讲,“从AUTO到AITO,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差别的是智能化、智慧化的体验。华为先进的ICT技术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会帮助AITO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慧化的出行体验。”

也许正因如此,除了市场销售环节,华为此次在AITO品牌上的产品定义、生产制造等环节也进行了高度介入。

有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AITO品牌就是由华为主导的,只是此前“华为不造车”喊多了,为了避免外界误解,华为方面没法直接对外宣布“AITO就是华为主导的”。

而与AITO方面人员的沟通中我们也了解到,华为这一次也是实实在在地介入到了几乎各个环节。

举个例子,在AITO品牌车型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车间都直接派驻华为系的人,包括华为原来手机体系的工程师以及从其他车企挖过来的工程师。这一点,和在江淮工厂派驻的穿着NIO工服的蔚来员工有点莫名相似。

事实上,如果某一企业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零售等关键领域拥有高度话语权以及足够的介入度,已经可以理解成涉及了实质意义上的造车业务。

这也是造成了外界将此次华为主导AITO品牌解读为亲自下场造车的关键,但对华为而言,其官方依旧会是“华为不造车”的态度,至少目前是如此。

同时,从形式上来看部分媒体所认为的“华为造车”,也与传统意义上的造车有所不同,甚至与蔚来也有很多不同。首先其并没有自营的生产工厂,这一点和蔚来汽车相同,其次华为并没有全面主导汽车研发工作,只是高度介入,这里则和蔚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或许,将华为此次主导AITO品牌解读为“华为探索智能电动汽车新商业模式的一个过渡行为”更为合适。

3、AITO品牌归属权“成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ITO”的拥有者也和此前赛力斯品牌有区别,赛力斯品牌所有者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那个市值一年暴涨10倍的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

但“AITO”品牌所有者则是今年6月15日成立的“重庆潽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透过股权穿插可以看出,该公司是“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的孙子公司,而小康控股则是上市公司小康股份的实控人。

而将“AITO”品牌所有权放到小康控股,而非上市公司小康股份,也为该品牌未来的去留埋下了伏笔。

结合华为高度主导AITO品牌这一事实来看,也许华为、小康控股私下里可能达成某种交易,达到某些条件时AITO品牌的所有权可能会易主,这样也不至于损失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

这个过程中,华为赛力斯双方各取所需,华为通过AITO品牌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探索新的可能,后者则在股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结尾:

在智能手机业务这一利润奶牛受到美国非法制裁,进而导致公司营收、利润减少后,华为必须快速找到一个能够产生高额现金流的阳光赛道。

华为介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就是为了赚取丰厚的利润,为其在通信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提供现金流支持。

客观来讲, “华为造不造车”只是个舆论话题,或者说是个文字游戏。

毕竟对华为来讲,“造不造车”事小,而“靠汽车赚钱”才是重要的大事。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该代理公司主要包括伟创力、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但具体的代工合作关系可能随时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华为芯片代工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伟创力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总部设在新加坡,业务遍布四大洲29个国家,涵盖手机电路板设计、通信工程、汽车配件制造和物流等多个领域。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手机研发设计公司,致力于移动终端的研发设计销售,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国内外均设有办事处。

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型企业,也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

该公司一直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EMS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SMT、PCBA、组装和测试等。

需要注意的是,华为的海思芯片曾主要由台湾的台积电代工生产,但具体的代工合作关系可能随时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如需更多关于华为芯片代工公司的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的官方公告或相关行业资讯。

与苹果等其他品牌一样,华为的产品也是代工厂做的,可以将华为的代工供应商分为三类:代工组装、产品测试、物流运输。下文具体说一说。

富士康总部在台湾,全球代工之王。 富士康给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代工 ,比如华为的MateBook系列的笔记本电脑就是由富士康代工的。2017年,富士康旗下手机产品的出货量是3.3亿部,其中华为4000万部,苹果1.5亿。

富士康的强大,不仅在其代工能力,更在于供应链能力,很多产品完全由其旗下子公司供应,是平台型的企业。

闻泰总部在深圳,是国内ODM(原始设计制造)巨头, 闻泰不仅是华为的代工厂,也是小米、OV、魅族等品牌的代工厂 。闻泰是首批发布高通骁龙X50基带5G手机的厂商,也是第一家签约高通骁龙X55基带的ODM厂商。

比亚迪,你没有听错,总部在深圳,是我国的专业的 汽车 制造商,早期靠代工起家。目前,比亚迪不但为华为组装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还提供华为电池、充电器等零部件。

伟创力,总部在新加坡,是一家美资公司,遍布四大洲29个国家,全球最大的EMS代工厂之一。 华为的很大一部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订单由伟创力代工 ,同时伟创力也是苹果的代工厂。

台积电,总部在台湾,成立于1987年。台积电的客户包括了苹果、高通、华为海思、英伟达、AMD等。华为的麒麟980、苹果的A12,高通骁55均用台积电7nm制造工艺。

矽品总部在台湾,台湾日月光控股,是全球IC封装测试行业的知名企业。 矽品设在苏州的工厂华为海思芯片封装测试的据点 ,华为麒麟处理器的封装测试大部分由矽品代工。

华为全球有2000多家供应商,其中92家核心供应商,位于美国的核心供应商有33家,主要供应半导体和软件,美国针对华为的“禁售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供应链。

华为的代工厂有:

1、伟创力

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此举拉开了伟创力全球布局的帷幕。属下的工厂分布在全球5个洲30个国家,约有200,000名员工。

2、东莞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华贝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注册成立,是一家国内领先的手机研发设计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国内外均有办事处,中高端研发管理人才800多名,致力于移动终端的研发设计销售。

3、长城开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开发致力于硬盘磁头、计量系统产品、支付终端产品和数字家庭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电子产品的加工制造,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香港、苏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研发队伍。

4、富士康

富士康是专业生产3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 科技 集团,在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全球布局策略为“两地研发、三区设计制造、全球组装交货”。

5、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翼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通讯网络产品及音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行业前端,已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华为、中兴、华硕、联想等策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ODM/EMS合约制造服务,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我第一个要说的是比亚迪,我相信很多人对于比亚迪的理解是, 汽车 品牌。可是,你可能都不知道的是:比亚迪还是手机代工厂呢。之前,雷军就在微博中提到,小米9除了富士康,还新增了比亚迪。实际上,不仅仅是小米,比亚迪还是华为的金牌供应商。

在“2018华为核心供应商大会”中,,华为公布了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其中比亚迪就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

除了比亚迪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的代工厂,比如说富士康,毕竟是给苹果进行代工,而且很多时候,富士康和苹果公司几乎画上了等号,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富士康就是精工厂的代名词。因此,富士康是华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我们再说其他的企业, 1981年在新加坡成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伟创力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不过,在华为被列为实体名单之后,它也停止为华为代工。据说,华为因此派了150辆大货车,去拉回物料和设备。

其实,华为的代工厂还有很多,比如说东莞华贝、、长城开发、深圳市卓翼 科技 、瑞声,长盈,龙旗,杭州耕德,劲胜等等,不过,从华为的全球十大供应商中(上图),富士康、比亚迪、伟创力确实是华为的主要代工厂!

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华为手机目前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厂商,可以说是每年的出货量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依靠华为自身的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用第三方的企业进行代工,那么下面给大家说一说华为手机的代工厂有哪些?

提起富士康大家可能去、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富士康给苹果所代工生产的手机产品,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富士康也是非常有名气的一家代工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全方位的成本优势,而华为手机的大多数的订单也是由富士康进行代工。

这家企业是位于深圳的一家代工企业,主要是从事与手机研发和设计,还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企业产品代工,不过这家代工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对于华为手机来说,也仅仅只有一部分的份额。

比亚迪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就是生产 汽车 的一家企业,但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比亚迪最早的时候是做代工起步的,不仅生产 汽车 ,就连数码产品的代工比亚迪也是有涉及的,像华为还有小米的手机都是有代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