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ysladmin 2024-05-02 人已围观

简介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1.汽车板块主力飘红!为何东风汽

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汽车板块主力飘红!为何东风汽车和长城汽车仍在边缘震荡

2.吉利、奇瑞和比亚迪,销量为何都败给了长城?

3.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城这几家自主品牌,谁会走的更远?

4.魏建军直呼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中国品牌销量下降16%

5.整车系列-3:吉利、长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

6.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长城电动汽车败退_长城电动汽车败退原因

汽车板块主力飘红!为何东风汽车和长城汽车仍在边缘震荡

       「价格战」对车市的冲击同样带来对汽车版块的冲击,一线汽车厂商在近几日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以挑起价格战端的东风汽车下跌最严重,其次则是近期总能抛出“引战话题”的长城汽车跌幅很大。

       盘中最新动态:

       蔚来、理想、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巨头终于开始上涨,主攻燃油车的北京汽车、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同样变红,即便是主攻微型电动汽车和低端商用车的五菱汽车也终于稳了下来,局面总算是飘红了。可是东风汽车和长城汽车仍旧在下跌,虽然程度没有前两日那么夸张,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的结果可能无关价格战的战局,但是作为打响的第一枪的东风汽车确实危机四伏。

       东风汽车旗下的合资公司并不多了,现在以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标致雪铁龙为主。

       标致雪铁龙这一轮的价格优惠幅度最大,其中的C6一度达到九万元!这对于一台定位20万左右的车而言是很离谱的幅度。会这么调整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先的销量太差。雪铁龙C6确实如此,二月份的销量只有一百多辆,而且常年都是这个标准;眼见就要到排放升级的节点,如果C6不能在第二季度清完库存,那这些不符合最新标准的车辆就成废铁了。

       同时雪铁龙品牌里的冷门车不止C6,该品牌里除了凡尔赛C5 X的月销量勉强突破一千辆,其他都是几辆到几百辆而已。

       标致汽车的状况与雪铁龙相当,法系汽车没有伴随市场用户需求提升而同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只能造出一些低水平的汽车;所以标致雪铁龙先离开了北美市场,而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里,怕是也待不了太久了。

       本田汽车是日系知名汽车品牌,日产汽车也不例外,丰田汽车是日本汽车厂商里的领头羊;而这三大日系汽车品牌在华市场的销量都在缩水,其中以本田和日产下滑的幅度最大。所以这不是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特有的问题,而是整个日本汽车工业的问题。纵观国际市场,日系汽车在北美、欧洲、澳洲或中亚市场中的定位都是很低的,日本是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然而保量的基础其实就是足够低的定位。

       可是日本汽车厂商似乎认为其打造的车辆与品牌在中国市场里是高端的,所以其销售的车辆的均价总会比较高,可是在技术水平上又达不到价格对应的高度;在曾经大家基本都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的时候,这样的日系汽车能获得认可,可是在大家的眼界越发的开阔后,这样的车还能卖出去多少呢?

       这其实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这一两百年里的日本企业的心态“太膨胀”。

       人都说“高卢鸡”傲慢,其实“脚盆鸡”不遑多让。

       而东风汽车的合作伙伴不是法国企业就是日本企业,且都已经到了重要的转折点!所以撇开企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参数来看,宏观一些的看东风汽车也确实很难有足够的信心。

       长城汽车很难评价,因为近期的长城汽车很顽强。

       销量虽然经历了大幅下跌,2023年连销量目标都进行了下调,可是近期对外的态度还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而且承认了之前的战略规划和战术执行上的错误,只是暂时还没有看到新的动态。

       这就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承认了错误,理论上应当是未来可期的。

       但是汽车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用户关注的是车辆的性价比而不是汽车厂商的态度;所以长城汽车必须拿出足够抢眼的技术和新车才能够逆转局面,于是长城汽车就推出了Hi4全新电混架构。

       这套混动系统推出的节点也许不太合理,因为Hi4电混系统要到2024年才能普及应用;可是长城汽车至少有两个品牌还在用之前的DHT-PHEV架构,那这些车的技术是先进还是落后一代呢?在发布会上讲得并不是很清楚。而随后出现的关于Hi4电混系统的点评文章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好评,那结果也就不难预测了;如果多数关注长城汽车的消费者认可全新Hi4技术,那搭载DHT-PHEV技术的新老车型就很难打开市场了。

       长城汽车还需要持续观望,如果第二季度的销量没有明显回升的话……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奇瑞和比亚迪,销量为何都败给了长城?

       在去年市值暴涨七倍多之后,长城已经走下坡路。在2022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城汽车正显示出疲态。过去,它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和特斯拉,而未来,新人才“韦小利”和查。面对全球最激烈的市场竞争,长城汽车今年的销量大幅下滑,已跌出前三大自主品牌。不仅销量大幅下滑,截至发稿,长城汽车的市值为2473亿元。与2021 10月份6446亿元的高市值相比,4000亿元在短短一年内就蒸发了。

       毫无疑问,长城在过去两年的子品牌扩张非常迅速。从熟悉的哈佛品牌,到高端品牌魏派,再到新能源品牌欧拉、越野品牌坦克和皮卡品牌枪系列。随着事业的发展,缺点开始出现。不断创造新品牌不仅稀释了品牌价值,还增加了运营和维护成本。曾经一家哈弗4S店可以同时存在哈弗、威派、坦克和欧拉四个子品牌车型,但现在它们是独立运营的。

       在多个子品牌的压力下,很明显,长城已经陷入了困境。作为品牌的主力车型,哈弗H6通过柠檬平台进行了混动转型,但在产品品类、价格和营销方面始终与比亚迪宋系列有着极其明显的差距。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哈佛H6是一款畅销的燃油紧凑型SUV,而混合动力版几乎“不受欢迎”作为长城最重要的SUV品牌,哈佛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除了中大型车哈佛H9,起价21.48万元,定位为“智能硬派全地形SUV”,其余9款车型均以7.89-16.79万元的指导价挤入“紧凑型SUV”细分市场。十多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似乎一直在收紧产品类别,其中一次在长城哈佛品牌盛开。

       投诉不断,股价暴跌,车型停产,销量暴跌,长城陷入危险。你可以看到,长城汽车正在遭受痛苦,这是一场危机!面对势不可挡的新能源浪潮,转型之路依然漫长。虽然短期内不会爆发,但随着扩张的加剧,未来的道路势必充满荆棘。

吉利、比亚迪、奇瑞、长城这几家自主品牌,谁会走的更远?

       首先你要明白,以后什么车型才是主流?当然是新能源 汽车 !在这个行业,国产 汽车 品牌中,除了比亚迪,还有谁?并且比亚迪的车辆,可是远销欧美日的!

        长城的成功,可以说完全是H6带动的,如果在10年前,是吉利或者奇瑞,生产出一台10万级的SUV(10年前,10万级别中,是没有SUV身影的),现在的长城就会沦为二线,甚至三线国产品牌了!长城的成功,完全是偶然和幸运的!并不是长城多么有技术,多么有能力!如果长城有这些,也就不会逆向研发本田CRV了!说的笼统点,就是抄袭了!

        大家不要看现在长城销量很厉害,等再过几年试试看,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技术,天天就是模仿,迟早会被 社会 淘汰!

        吉利还不一样,吉利收购的车企很多,比如沃尔沃,他们当中,很多车企是有自己核心研发能力的,在关键时刻,可以支援吉利,领克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至于被 社会 淘汰!

        比亚迪就不一样了,以后将会是新能源的天下!并且比亚迪在很早就布局新能源了,并且现在新能源客车更是远销海内外众多国家,完全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甚至很多外国车企都直接与比亚迪合作,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宣布在2035年停售燃油版 汽车 ,我相信中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毕竟大国形象在这,如果真到了这个时候,吉利和长城用什么来抗衡?长城柠檬系统这只是混动,并且技术成不成熟,市场还没检验!

       一句话,长城是中国 汽车 企业中定位理论运用得最好的企业。

        懂品牌营销的人都知道,定位理论是美国的特劳特和里斯共同创立的经典营销理论。而长城背后有一个世界级定位策略合作伙伴,那就是里斯公司。

        1,长城的企业战略定位是最清晰的。坚持聚焦SUV领域(燃油车),所有的资源聚焦这一方向;

        2,长城的产品品牌定位也很清晰,每个品牌定位都很明确。比如哈弗,SUV领导者,为了实现这个定位,就需要打造H6这么一款SUV常年销量冠军的核心标杆车型,这对于品牌的背书非常重要。再比如魏,中国豪华SUV领导者;欧拉,新一代个性小车;

        3,长城的产品品质管理和成本管理在中国品牌中都是顶尖的,所以其产品品质比较稳定,几乎没出过大的什么负面质量问题。长城的成本管理很牛,一度超过法拉利、保时捷,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这个很了不起。利润高了,就保证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扩张发展;

        4,长城的企业管理具有军事化风格,反应快,执行力很强。这点比较像华为。因为魏老板也是军人出身,一般老板具有军队经历的企业执行力都很强,强调快速反应,坚决执行,因此企业的运行效率很高。

       问题描述内容存在明显错误·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为「吉利 汽车 」

        国产 汽车 一线品牌哪些有发展潜力,哪个是现在的销量冠军,未来又会是哪一个呢?相信以下五个品牌是比较有争议的。

        仅论销量而言,这个品牌的表现都很抢眼;而目前销量最高的仍然是吉利 汽车 ,这家车企的产品非常全面,覆盖从入门级到中端定位的车辆。同时车辆的设计感普遍不错,现有技术谈不到先进但总还算没有落后,那么吉利能否稳坐销冠的宝座呢?

       在上述五大品牌中,吉利 汽车 预计能够稳定在前三名;也就是说销冠的宝座不见得能坐得很稳,因为在内燃机技术层面已经有其他车企实现了超越。比如以直喷发动机为主的长安品牌的轿车,逸动已经实现了销量反超帝豪;而除了帝豪以外,吉利目前并没有其他现象级的热销轿车。

        在SUV阵营中长安CS系列的销量始终高于吉利博越系列,所以轿车的热销对于吉利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被反超则有可能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产品布局同样全面的长安 汽车 有望成为下一个销冠。

       长安 汽车 目前的技术储备还算充足,比如NE平台的小排量发动机,蓝鲸系列的2.0T;这些机型的实力虽然没有描述的那么强劲,但实际感受也确实不差。在变速箱方面有自主研发的七档湿式双离合,同时也有东安动力的6AT,再加上混合动力平台则足够全面。

        曾经的长安 汽车 销量不及吉利是因为产品规划阶段性出现过问题,而且476ZQCF发动机也机油增多过;但随着产品规划逐渐回到正轨,车辆的质量表现也有了质的提升,至此长安 汽车 可能会冲击一个小高峰。

       长城 汽车 是两种车型的销量冠军,分别为:

        然而皮卡目前还没有转型为乘用车,这会一定程度的限制销量的极限;只有皮卡的年检与轿车相同,长城皮卡才能真正迎来销量的暴涨。而如果能以混合动力技术装备皮卡的话,也许该品牌的皮卡车会迎来一次现象级的热销,之后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SUV参考哈弗H6即可,这款车已经维持了连续七年多的销冠,哈弗品牌的销量也始终不错;其次坦克品牌推出的越野车也是同类型车的销量冠军,只有定位不够理想且综合水平与哈弗相当的WEY表现比较差。

        长城 汽车 有能力成为自主品牌销冠吗?也许真的比较难吧。因为SUV车型的市占率与轿车充其量是伯仲之间,长城 汽车 在轿车方面已经断代太久,这就基本等于失去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皮卡短期内还能以实现销量接近SUV或轿车,未来也只有可能很接近。所以车型的特点决定了长城 汽车 会是三强之一,但很难成为品牌销量冠军。

       奇瑞 汽车 是自主品牌里争议最大的,喜欢该品牌车辆的用户认为奇瑞最强,比如正向研发、独立开发平台等等;然而奇瑞成立之初是依托上汽的生产资质,初期主要打造山寨车。在技术研发方面为内燃机与李斯特合作,CVT&4AT变速箱依靠的是收购的DSI澳洲破产的公司的技术,当然吉利也收购了DSI的部分技术。

        平台化造车本就不是什么值得标榜的东西,模块化、平台化是为了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仅此而已;而且有平台化造车能力的车企,上述五个哪个都不例外哦。

       奇瑞 汽车 在内燃机技术层面曾经是落后于长城、吉利、长安与比亚迪的,在这些车企早已转型直喷发动机的阶段中,奇瑞晚了几年才跟进;而2.0T奥托循环直喷机已经被自主品牌用了很久之后,奇瑞2021年才推出了2.0T的揽月。

        重点是变速箱方面万里扬的CVT和奇瑞4AT都不是高标准机型,对于国产 汽车 而言不适合用于价格超过十万的 汽车 ;所以奇瑞只能选择格特拉克或上汽的湿式双离合,所以在能看得到的技术层面,奇瑞 汽车 其实是这五个品牌里最没有发展潜力的。同时因经营问题与五道口公司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而剩下的四家都是再考虑收购哪些外国品牌好了。

       比亚迪 汽车 应当会是未来国产 汽车 的销量冠军,因其产品线同样非常全面,目前有轿车、SUV、MPV,规划中的有皮卡和轻客;其次还有热销海内外的商用车型和轨道交通,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目前的产品规划似乎也才将将步入正轨。

        比如轿车推出了秦PLUS DM-i,SUV推出了宋PLUS DM-i,这两款车以混合动力技术实现了超低能耗和不错的性能;重点是价格直接重合了同级别的燃油动力 汽车 ,至此基本等于开始对燃油 汽车 的“围剿”。这要比曾经没有什么竞争力的比亚迪牌的燃油 汽车 有竞争力的多,销量预计会迎来暴增。

       技术方面比亚迪的亮点主要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平台,混动使用的内燃机虽然是所谓的“专用型”,但放在燃油 汽车 上也都是佼佼者。电驱平台自然无需赘述,目前具备动力电池和电机生产能力的车企似乎还没有第二家,能生产MCU&IGBT这种车规级芯片的车企就这么一家了。

        比亚迪掌握了电动 汽车 和混动 汽车 的核心技术,有了技术储备就能有效控制车辆的制造成本,能控制成本自然可以推出具有颠覆性实力的 汽车 。而未来又是新能源 汽车 的天下,所以比亚迪大概率会成为未来国产 汽车 的销冠。

       结语:未来前景比较大的是比亚迪,转型新能源过程中的强者预计会是长安 汽车 ,皮卡一旦开放则长城长安能够并立,吉利 汽车 的热度可能会略低一些。

        但最理想的状态还是携手共进,比亚迪目前与长城和长安 汽车 都有密切的互动,如果吉利 汽车 能不单打独斗,也许未来这四家车企会强大到令外国 汽车 品牌无法对抗。至于奇瑞 汽车 似乎找到一个有实力的金主,被收购之后可能也才会有未来吧。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因为长城的赛弗在路上还能看到,同时代其他的国产车恐怕车架都都锈断了吧,长城卖得好也是多年的口碑加上产品力和超高性价比的结果,都羡慕秋天的果实好吃,却不愿春天好好种树,夏天好好管理,最后只想收获果实可能吗

        长城 汽车 很厉害,但是在如今的自主品牌中国乘用车市场,吉利是老大。

        在各企业刚刚公布的2020年 汽车 销量中,长城 汽车 12月销售成绩为150109辆,2020年全年1-12月份,累计销售了1111598辆。在2020年12月份,长城 汽车 就有6款车型单月销量超过万台,而最惊艳的还是哈弗H6,单月销售超过5万台,整个12月份哈弗品类一共销售超过10万台。

        相比于长城 汽车 ,吉利 汽车 销售数量上更多一些。吉利 汽车 在销量公告上说:吉利 汽车 2020年销量为1320217辆(长城 汽车 2020年销量是111万辆),12月份吉利 汽车 销量是154202辆(长城 汽车 是150109辆)。吉利 汽车 官方宣传,这是吉利 汽车 连续4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

        所以,销量上吉利 汽车 并没有败给长城 汽车 。

        要说奇瑞和比亚迪,这个销量就少多了。

        猜测提问的这位朋友,可能说的是SUV这个品类里吧,这个品类里,哈弗H6是冠军,这个自然吉利、奇瑞、比亚迪都不能和H6相提并论。

        销量败给了长城?这是不是很久以前的认知了,吉利 汽车 自博瑞起,已经全面超越其他国产车了,不论在品牌价值、公司市值、 汽车 产销、资本运作、 汽车 销量增长及百度指数等营销数据‥‥都已经超越长城,长城SUV战略令人担忧,这需要勇气,哈弗H6长期称霸中低端SUV这值得尊敬,但却有被超越的可能,长城唯一可喜的是中高端SUV魏派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这是必须要成功的,但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说自主车,目前吉利全面开花,长城未来堪忧但还有向上的很大可能,自主车的两个代表。

       谁说的:都老皇历了:长城质量比不过奇瑞,销量比不过吉利,新能源比不过比亚迪,真的处于不利之时,泱泱可危之中!:::::::::

       第一是口碑,长城由皮卡起家,后来又出了质量、价格比较好的H5,积累了不错的口碑。第二是外形,我大中华车壳总公司的名头不是白来的。第三是性价比,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长城 汽车 的性价比及可靠性还是可以的,价格不贵,配置挺高,可靠性也还行。第四是国民跟风,中国人买车都跟风,就算车不好,只要销量高,那就值得买,毕竟基数大了,修车什么的方便也便宜。第五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长城不要脸,吉利传祺比亚迪奇瑞所有的SUV款式合起来都不一定有红标运动版H6的款式多,还别提都市版、升级版、蓝标版什么的了,而且大家最关心的投诉量也是,H6的销量是算一起的,投诉却是分开记的,不信的话可以去找找15年到现在的投诉排行榜,运动版、升级版、coupe版的都是单独的。

        最近6年,国人喜欢SUV车型,能撑场面,这几年正好长城抓住国人所好,不断推出性价比不错的SUV占领市场,车型市场占有率高,人们都跟风买,所以长城销量就厉害了、尤其是SUV。初期长城油耗高,经过多年优化,现在应该好些了。销量高—并不一定表明质量好,大部分国人买车图的是啥 你懂的。

        奇瑞自开始改革之后销量就下滑,以至于这几年连前五都进不去,是多方面的原因,比亚迪注重新能源,吉利可以说是发展的最好了,轿车,SUV,新能源(知豆),包括国际收购,销量的话去年也慢慢起来了,今年销量比长城也多了。

魏建军直呼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中国品牌销量下降16%

        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除了车企当前的销量、经营情况之外,还看他们各自的产品阵容和技术积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如何。这个问题,新车君的答案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因为在我看来,长城、长安目前虽然销量强劲,但各自都有各自的短板和风险,奇瑞虽然有不错的技术积累,但受体制拖累太严重,公司领导不给力,未来前景如何,要看领导啥时候换。

        所以,新车君最看好的三家自主品牌,分别是吉利、比亚迪和五菱/宝骏。大家看到我把五菱/宝骏放到第一阵营,可能很多人会意外吧,不急,咱们慢慢说。

吉利

        博越上市之后,把之前在SUV市场的短板弥补了过来,现在轿车、SUV均衡发展,势头强劲;而未来发展,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公司领克占据了高端市场,也将共享沃尔沃的新能源技术,同时吉利自己也有专门的新能源事业部,帝豪EV和帝豪PHEV虽然销量不高,但展现出了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潜力很大。

比亚迪

        虽然现在燃油车销量颓靡,但在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的带领下,全新宋MAX和唐的外观都非常惹眼,宋MAX单月销量已经突破1万辆,弥补掉外观缺点的比亚迪,很有可能在燃油车市场东山再起;未来方面,比亚迪的电池、电机技术,自然不用担心。

五菱/宝骏

        虽然定位低端,但特别了解中国消费者,且占据了庞大的用户群基础,10万元以内可以说销量无敌;未来发展,五菱/宝骏有上汽通用的技术支持,不必担心新能源政策的压力,未来市场成熟后,在低端电动车方面有所突破也大有可能。

        深入浅出新车君,回答完毕。

        长远来看这几家企业能走的更长远的是比亚迪、吉利,这两家企业有各自独到的优势,发展潜力很大。

        传统 汽车 转型新能源 汽车 无疑是给比亚迪画好了的蓝图,现有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领跑整个行业,只要继续坚持三电技术研发领头羊的地位短期是没有其他企业可以撼动的。其次这家企业的产品布局不仅限于 汽车 领域,包括IT、能源、轨道交通、以及地产都在同步发展,虽然是家存在感不强的企业,但是企业版图是很大的。在将来PPT造车行业形成规模之后,这家企业还有可能成为“富士康”级别的代工厂,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赐予这家企业无限的生机。

        吉利 汽车 拥有强大的背景和实力,无论是通过收购获得技术还是自主研发,企业实力实在稳步提升的。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使得这家企业的生命力也愈发旺盛,新能源 汽车 领域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这家企业也会是将来仅存不多自主品牌里的巨头。

        长城 汽车 赢在营销,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产品竞争力的下降目前已经显现,这家企业如果不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投入的话,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这种企业的兴盛和没落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呈现,有很多先例可循。

        至于长安、江淮这两家企业依靠国企背景威驰,现在的生存状态虽然不差但是缺乏持续发展能力,军工领域一旦有风向变化这些企业很可能面临收购。至于华晨中华不提也罢,安徽奇瑞和宝能会如何携手迈出下一步也是未知数,这些企业很有可能是第一批浪淘沙的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如需帮助请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吉利会走得更远,因为吉利目前发展的最好,对未来的各方面布局最为完善。

        从销量上来看,在2017年完成125万台的基础上,2018年1月,吉利的销量又超过了15.5万台,已经成为国产车的“一哥”,不仅仅如此,吉利集团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旗下拥有沃尔沃 汽车 、吉利 汽车 、领克 汽车 、Polestar、宝腾 汽车 、路特斯 汽车 、伦敦电动 汽车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等 汽车 品牌,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进入世界 汽车 企业前十强。

        吉利 汽车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接近5%。不过吉利认为,在中国市场率再高,也不能代表吉利的成功 ; 汽车 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要全球化,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这种大布局正是基于判断做出的。

       

        比亚迪目前的状况一般,但他有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它的车型短板在造型设计和底盘上,通过引进奥迪前设计总监艾格、奔驰汉斯等大咖,比亚迪开始解决困境,从宋MAX、第二代唐开始,比亚迪将呈现出全新面貌,今年目标销量60万台。

        曾经的领跑者奇瑞已经泯然众人矣,它的技术在国产车还处于领先,但受制于国有企业机制、领导管理问题,成了扶不上强的阿斗。

        长城在SUV领域继续引领风骚,但在国内的影响力会持续弱化。(鹿鼎记)

        1,燃油车时代

        吉利、长安、长城发展最好,他们各有优势,不分上下。

        吉利胜在擅长资本运作,率先收购了豪华品牌沃尔沃,从此就开始了开挂之路,不但自主业务节节攀升,还新建了领克这个差异化个性化品牌,也比较成功,还收购了路特斯、伦敦出租车等等,涉足飞行 汽车 ,与FF、富士康合作…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布局非常广,可以说是中国品牌中国际化做的最好的吧,目前来说最具有跨国企业特点的车企了。

        长安,最不像国企的国企,最争气的国企,很了不起。

        和一汽东风北汽上汽广汽这些国企不同,长安是自主做得很出彩,合资业务反而不咋地,外界调侃的“长安把合资做死,把自主做起来”,我倒是觉得证明长安很让人提气,我们拉合资过来,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做强自主吗?

        长安在微车时代曾是国产老大,直到被五菱超越。进入乘用车领域后,曾在2016、2017年获得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经过前几年的低潮,现在又强势崛起了,最新的2月份数据显示,长安总销量又是国产第一了,且逸动和 CS75分别是轿车和SUV销量冠军。

        长城,也很牛逼。长城主要胜在战略够清晰、够稳定,执行得够坚决。

        我觉得,这和长城魏老板从军经历和个人气质是分不开的,军事化管理风格,执行力强。认准一件事就坚决做下去。

        长城是定位理论的最坚定的实践者,也是中国品牌中做得最好的。

        从只做SUV,专注SUV的企业战略定位,到哈弗、魏、欧拉这几个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再到黑猫、白猫、好猫、炮、坦克、摩卡等产品层面的个性化营销包装,长城的品牌营销工作很出彩。

        结果也是很棒的,长城仅仅靠SUV就撑起了一片天,销量名列前茅。

        还多说一句,长城进入零部件领域也让人敬佩,关键零部件必须要自己掌握,魏老板有魄力。

        2,新能源时代

        用一句话来说,比亚迪是属于新能源的时代,新能源也是属于比亚迪的时代。

        比亚迪为新能源而生,也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在新能源大规模普及的年代里,比亚迪必是王者。

        甚至,我认为,比亚迪将是 汽车 行业的华为——一家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技术主导型,涉足多元业务的世界级巨无霸企业。

        新能源时代,比亚迪有资格说:我不是针对在座的某一个,我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有一种领先叫时间

        为什么奔驰领驭内燃机 汽车 ?——全球第一家 汽车 制造商。

       

        为什么福特屹立不倒?——全球第一家引入流水线的 汽车 制造商。

       

        为什么豪车制造商云集欧洲?——欧洲是机械制造业的老祖宗。

        为什么特斯拉市值超越通用?——特斯拉是电动智能 汽车 第一品牌,其竞争对手是所有内燃机 汽车 。构筑在广义太阳能基础上的智能电动 汽车 终将是 传统内燃机 汽车 的终极者(石油是有限的化石能源)。传统内燃机 汽车 制造商投入巨大成本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已经成为传统内燃机 汽车 制造商的 历史 包袱——伟大不掉!

       

        从第一性的视角,

        比亚迪在电动 汽车 领域的先发优势会使其走的更远,这是巴菲特选择比亚迪的重要原因。

第一的背后

        1、为什么奔驰First 汽车 ?

        1875年,德国人奥托的公司终于完成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冲程内燃机全套设计工作,四冲程内燃机由此变得更加精巧耐用、高效可靠。

        10年后,卡尔·本茨于和德国人戴姆勒才各自制成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 汽车 。实际就是把内燃机装在三轮车上。因此,与其说发明,不如说组装。只是现在奔驰很牛逼,大家为了神化奔驰创始人,而将 汽车 说成是卡尔·本茨发明的。

        简言之,没有环境(欧洲人已经在内燃机领域摸索很多年,技术初步成熟,当然,起点 汽车 构造并不会比马车先进多少)支撑,很难产生第一性(领先性)。

        2、为什么福特First流水线?

        1870年洛克菲勒与人合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1880年几乎垄断整个石油业,并形成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石油产业链已经在美国十分健全,石油、钢铁、煤炭....都很廉价!

        所以,美国 汽车 制造的起点价值就是欧洲人的一半,且随后美国 汽车 价格一路下跌。福特能够看到每个美国人都可以买的起 汽车 ,用的起 汽车 的明天。供不应求——提升效率——流水线+标准化—— 汽车 普及—— 社会 效率提升。美国人的大众消费品,欧洲人的奢侈品,使 汽车 在欧洲开发,在美国结果。

        3、为什么比亚迪First中国?

        深圳智能产品与电池的全球性生产基地。比亚迪是先有电池,后有车。

        深圳独特的产业链优势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比亚迪在电池和 汽车 两条线上的交叉优势是其他传统 汽车 公司不可比拟的。因此,偶然的背后可能是必然!

        长城 汽车 在suv界里边,目前是老大。而且高端魏派suv卖的也不错,但是按照整体规划来讲,他不如吉利 汽车 ,长城的轿车几乎卖不动。而吉利 汽车 ,无论是从车型,还是车的级别,还是大小,几乎有一种比较全面的牌。而且款款车月销量1万以上。11月份的销量超过一汽大众,超过广汽本田,是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销量总和的二倍。这样的发展势头,这是值得国民欣慰。其他几个品牌也都不错,但是总体看来,吉利 汽车 更胜一筹。

        我们都说实话好吗,我买的是奇瑞QQ0.8排量,我看质量还行,买了7年了,跑了5万公里,奇瑞QQ在奇瑞 汽车 是第一,我的轮胎换了3个,油耗5升,现在的车油耗多少,说实话好吗,我的车灯一个没有换过,有的合资车,进口车,刹车灯,转像等不明的好多,我在买车还买国产车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应该是这个顺序,个人觉得!新能源趋势,比亚迪走的最远,最有技术实力,吉利发展最均衡,爆款多,奇瑞研发实力雄厚,长城设计牛逼!但决定未来的还是技术实力!都加油吧国产们,争取早日把合资干死!走向世界!

        这几年的中国车市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生活改善的一个缩影,生活好了,买辆车不受风吹雨打,成为很多老百姓的一个基本的理由。所以有了奇瑞的兴起,有了雨后春笋般的自主车企的加入到这个预期很庞大的市场。

        但是作为虽然起步早,却发展落后的中国车企来说,一来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车企的向上能力;二是整体的国民经济水平不可能让普通老百姓有能力消费。所以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带动下,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的繁荣,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提升,整个中国的车市渐渐的成为一个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

        从一汽大众的一枝独秀,到自主的慢慢崛起,从大众的老三样,到如今的百家争鸣,中国的车市既让我们国人解决了对车的最基本的诉求,又让中国本土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主车企在这个从是车就能卖,渐渐的发展到今天,不但要有性价比,还要有面子有里子。这对所有参与的车企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自主车企,和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一样,刚解决温饱,这就要开始上正席了。这个变化可以说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的。不管是说中国人挑剔,还是说中国市场变化快,做出好产品,卖出好销量,争取好发展,都成为车企面对的课题。

        作为大家熟悉的奇瑞,比亚迪,长城,长安,中华,江淮这些个自主车企来说,可以说各有各的故事。

        奇瑞作为发展很晚的一个地方国企,和比亚迪都走过了一段很艰辛的路。而作为曾经自主龙头的奇瑞,由于创始人的因素,对技术的苛求和发展,让奇瑞从曾经的榜首掉队到如今的为生存而挣扎。不得不让人唏嘘,当然,随着市场的成熟,技术的积累,奇瑞的未来还是可以预期的不错。

        比亚迪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民营企业,可以说比奇瑞这个白手起家的,小日子还是过得很不错的。一出手F3.F6就成为爆款,这无疑成为比亚迪进军车市的强心剂。而作为在电池行业耕耘了几十年的企业,很好的把这种优势发扬了出来。虽然在如今的传统车市场上后继乏力,但在新能源这块,比亚迪可以说是独领风骚。而且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车的投放,比亚迪的优势会越来越大。

        说到长城和长安这两个大型国企,可以说有着普遍的国企病。作为成立很早,做的很早,但是最初也是做的不瘟不火。长城最初也是从做哈弗越野车起家,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才有了今天suv霸主的地位。但是长城在轿车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作为却不是很大,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能不能激流勇进?只能拭目以待了。而长安在最开始的合资浪潮中,赚足了本钱。在万众期待中也推出了自己的自主车型,但和长城一样都是一条腿走路,始终有很大的隐患。

        而作为中华和江淮其实情况不同,但是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树立正面品牌力,如何挽救自己的颓势。江淮作为老牌车企还可以在货车和客车上赚钱,在新能源方面也有所建树。中华 汽车 则面临着打翻身的关头,能不能取得胜利,取得多大效果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目前来看,吉利 汽车 ,靠帝豪口碑和并购其他公司,不断进步,全系在国内全面开花。比亚迪,墙内开花墙外香,各式电动车卖出国外,今年还有回购。奇瑞,凭借技术底子,打造的艾瑞泽5,销量稳定。现正在快速调整,不断突破。长城,轿车平平,树立的新品牌,哈佛suv水涨船高。今年和吉利,都推出了自家品质车型,价格向上突破。

        主观以为。比亚迪,或许走的更远。

整车系列-3:吉利、长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汽研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乘用车销量为758.4万台,同比下降26.7%。国内汽车销量基数很大,销量哪怕降低1%,就等于1家中小型车企一年销量,而下降26.7%几乎等于大众在国内大半年销量。

       大众、丰田、通用这些国际一线车企都感受到市场乏力时,自主品牌也逃不过销量下跌,据乘联会发布的报告,今年6月份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降16%,市场份额降至32%,创历史新低。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言:“长城汽车,命悬一线”,似乎一点都不夸张。

       车市高增长红利已经耗尽,轿车、SUV、MPV需求萎靡,就连政策一直扶持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出现断崖式下滑(上半年同比下跌44%)。而行业法规和标准一点都没有降低,工信部要求,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要降至4.0升/百公里,而欧盟现阶段不过4.1升/百公里。

       另一方面,国6b排放直接向欧6D看齐,还没等到跨国车企出手,光一个排放就让众泰等企业先倒下了。合资股比开放,跨国车企海外零部件巨头涌入国内抢占市场,上海特斯拉就是其中代表。命悬一线的自主品牌,能否扛得住市场剧烈冲击,在激烈的竞争下能不能挺过来?这个问题我们没法从市场角度去分析,但可以从技术和行业角度谈谈自主品牌的现状。

       10年前,国产发动机好不好全靠媒体吹,那会咱们从事发动机研发的人并不多配套资源少,而且很多科研项目才建立不久经验不丰富,所以发动机这块基本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也就说有没有,好不好用还是另一回事。

       当时国产发动机有个短命的特点,一般服役个三五年就停产,原因很简单技术规划做的不好。唯一一个例外是当年的奇瑞ACTECO?E4G16,这台1.6L发动机从国4混到国5,差不多服役9年,而且账面数据很能打。

       2013年是国产发动机的转折点,北京率先实施国5,那次事件影响很大,很多自主品牌因为没有满足国5排放而不得在北京销售,当时网上有很多悲观或唱衰情绪,大概就是国产发动机不行顺便带上国产车也不行。

       从2012年开始,厂商就疯狂灌输增压发动机先进概念,因为从数据上看增压发动机的确很好,懂的人不多比来比去也就是比参数。2015年,奇瑞推出了ACTECO?E4T15,也就是15款艾瑞泽7的1.5T,当时舆论对国产发动机几乎是一片唱衰,凡是国产都逃不过“高油耗”“动力弱”“不可靠”的质疑,这种质疑不是毫无根据。

       当年自主品牌借助SUV这股热潮,疯狂上新款SUV,搬出了很多祖传机器,又走上了那条没有技术规划老路,老机器受制于设计水平性能的确不行,国产车招牌真是同行自己砸的。

       为什么要强行把奇瑞那个1.5T拉出来?因为两年后在它基础上升级的E4T15B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7.1%,这个数据在业内引起了轰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1.5T莫过于本田那台热效率38%的L15B。但前者是进气歧管喷射,后者是缸内直喷,直喷本身效率方面就占优势,这样水平足以捶打EA211,后来这台1.5T加了一个GPF又满足国6b排放,而且扭矩不降反升。

       本来大家对国产发动机也没什么特别好感,但自打合资大量换增压发动机后,陆陆续续爆发了质量问题,以前大家只知道有烧机油这个概念,2017年又出现了机油增多。然而这些问题并未出现在自主品牌身上,比如奇瑞的1.5T,用最差的机油加最便宜的汽油,也没见积碳严重或者乱七八糟的问题。质量好不好真靠同行衬托,总的来说国5排放的汽油机为自主品牌挽回了一点声誉。

       国6b排放公布后,自主品牌打了一个翻身战,奇瑞ACTECO?1.6T(37.1%)、上汽蓝芯1.5T(37.5%)、长安蓝鲸1.4T(38%)、广汽2.0T(37.1%)、长城2.0T(38.3%)再到一汽1.5T(39.06%),这让大众那个顶配EA888?Gen3b情何以堪?国内量产发动机无论是动力还是效率,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合资带T机型,仅次于日系某些型号发动机。

       2018年和2019年两年,我们与国内外的发动机研发工程师有过很多交流,也去了不少发动机工厂,总体感觉未来几年自主品牌发动机会登上一个新高度。比如明年不少国产增压发动机热效率将会达到40%,这个数据含金量可比自吸发动机大。

       去年上汽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向我们透露,2022上汽第四代增压发动机热效率将会达到40%,丰田的2.0L自吸瞬间不香了,而上汽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早已在路试,没错就是日产花了20年时间才量产的VC-Turbo。

       诚然!国产发动机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首创技术,但综合性能已经可以拳打某某脚踢某某。2018年,日产VC-Turbo研发工程师就向我们透露,下一代VC-Turbo将会向HCCI燃烧技术发展,目标热效率45%。国产发动机跨入了国际一流阵营,但还不是世界顶尖水平,汽油发动机还是要请日系车企喝阔乐!

       话说话来,自主品牌研发经费与跨国车企相比各个都算贫困户,有限资源能研发出这样的产品实属不易,自主品牌很少开发大排量或高性能发动机,究其原因还是钱没到位!现在谈论国产发动机,不要说它行不行,而是看它想不想。所以骚年们,对发动机自信一点吧!

       在发动机篇再提醒一下各位,热效率只是一个指标,只要发动机尾气温度低热效率就高,但光比数据高低没有意义,还是得把动力和效率放到一起权衡。

       说实话,燃油车已经诞生了100多年,想要方方面面超过日系和德系不现实。很多人把车片面理解为“三大件”,这种叫法大概跟汽车就是两个沙发加四个车轮概念差不多。汽车跟手机作为消费品有诸多类似之处,大家同属于社会分工时代,同是整合全球各地优势资源,但汽车产业链太长了,拆解手机零件一个人可以搞定,汽车上的零件有1万多个,线束加起来至少1000多米,即便你能拆下来,不一定能装上去。

       电动车历史比燃油车更久,好在电池不争气,任凭技术狂人环保主义怎么努力,就是解决不了续航和成本之间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觉得厉害的不行的技术,其实上世纪或者90年代就有了,比如轮毂电机和换电技术,但100多年来电动车硬生生被燃油车按在地上摩擦。一项注重能耗的日本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总算是搞出了理想过渡产品,也就是现在的油电混合。

       按理说油电混合是目前最理想的技术,但这项技术日本企业一家独大,要是世界各地都鼓励发展油电混合,那就是一人吃饱全村挨饿!欧盟和中国虽然推出更为苛刻排放法规,但偏偏不给混动开绿灯,理论上只有混动或柴油车才能达到平均油耗4.0-4.1升的目标,可柴油车又被打断一条腿,于是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动车,混动就这样被无情的排除在外。

       锂离子电池发明后,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又为电动车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天时地利都有了,电动车就成了全村的希望!我印象中有个非常深刻的事情,15年奥迪A8有一款混动车型,这款车最大的特点是油耗高,同时可以纯电动行驶一段距离,但它的电池组价格高达10多万,因此无人问津。

       然而宝马530Le上市后,插电混动居然供不应求,奔驰和奥迪只能观望!宝马插电混动没什么逆天技术,仅仅只是因为换装了国产电池,理论上跨国车企会优先选择海外供应商,宝马为什么反向操作?因为只有国产电池才有补贴。

       新能源并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是因为电动车一直没市场,也就没有企业愿意往里面无限注入资本和技术,这时候我们国家的政策就起作用了,一方面通过限牌为新能源开绿灯,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和白名单保护,扶持出了新能源产业链。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政策为新能源车划出20%的市场,同时给上下游企业不停补充资本,市场有了资本有了,技术自然就来了。去年工信部正式取消了动力电池白名单,此时宁德时代已经排在世界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比亚迪排在第三,全球前10新能源车核心部件供应商中,6个来自中国。待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往国内销售电动车时,核心部件电池几乎是清一色国货。

       实际上在电池能量密度这一块,国产动力电池与特斯拉旗鼓相当,Model?3的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60Wh/kg,配备宁德时代811电池的蔚来ES6,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70Wh/kg,将来还会配备180Wh/kg的电池包,虽然上海特斯拉Model?3销量一路飙升,有人放话说国产新能源车会被团灭,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务实的消费者,恐怕并不会认同科技媒体的看法。

       当然电池行业也没有我们相的那么简单,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都不是我们发明的技术,那么这里面肯定有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工程院陈立泉院士之前就讲到一个故事,比利时五矿公司曾经到国内来收锂离子正极材料知识产权费,但国内也有相关的专利,所以这笔钱没收成。另外我们打破了国外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原始专利垄断,因此国内企业可以大量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应该说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三元锂扮演进攻角色,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扮演防守角色,只要电动车继续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三元锂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年比亚迪发布了汉,刀片电池独特布局弥补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汉的电池包能量密度为140Wh/kg,虽然略逊于Model?3,但成本、安全性和低温性能优势明显。

       一开始我们以为国产电机性能不怎么样,结果有一次去采埃孚展台,上面摆着一个巨大的电机看着很奇怪,工程师介绍说是感应电机,其实我对电机也不是很懂,就弱弱的问一句感应电机与永磁电机有什么区别,采埃孚的工程师说,我们这个不含稀土。聊了一番后,我又好奇问了问采埃孚的工程师,国内有什么比较出名电机企业?他们直言不讳的说,精进就不错。

       一般同行赞美对方都比较含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某行业会议上看到精进电机创始人介绍电机技术,其中电机功率密度这项指标值得留意,精进电机目前的功率密度为4.0-4.5KW/kg,这个标准已经超过了很多行业顶级供应商的产品。目前国内两款关注度最高的国产中型电动车,电机功率密度只有2.8KW/kg,国产电机实际上是行业内拔尖水平。

       电动车同燃油车一样都需要电子元件来控制动力,但凡涉及用电的设备都会牵扯到电耗,如果电气元件能耗过大势必会减少续航里程,为了降低电耗,行业通常做法就是提高电压,所以电控元件就需要具有耐高压和低能耗的特点。

       IGBT是电气工程师非常熟悉的一个元件,但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电动车用的都是进口IGBT,比亚迪不但实现了IGBT国产化,而且在汉这款新车上率先使用了效率更好的碳化硅(SIC)器件,国内只有比亚迪汉和特斯拉Model?3采用这项技术。

       电控、电机、电池这三个核心部件中,国内已经有两个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国内的燃油车还没有一个能与国际一线巨头抗衡的供应商。虽然海外车企电动车先起跑,但电动车这个赛事没有奖励,所以大家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内通过政策和资本引导,直接送新能源企业上车,到第一个终点才放下车,所以新能源车咱们不存在代差。

       奇瑞控股有大大小小11家零部件子公司,长城汽车旗下有三大零部件子公司,比亚迪旗下也有电池、半导体、模具等数家零部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产自销,有个别企业的自产零部件进入了同行的采购名单,但装车量并不多。

       你有螺丝我有螺母但互不买账的情况在自主品牌中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导致自主品牌扶持的供应商很难做大做强,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计其数,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玻璃、轮毂等低附加值配件,唯一一个例外是华域汽车(收购延锋内饰),而延锋能成为汽车内饰领域的佼佼者,主要是收购了江森自控内饰业务。

       为了打破自产自销的局面,奇瑞最先拿自己开刀,比如将奇瑞精机卖给了万里扬,最终万里扬打开了CVT销路,另一个案例是奇瑞持股的伯特利,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后奇瑞持股比例逐渐减少,其产品也出现在合资车型上。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很多自主品牌要把自己的子公司分拆出去,一方面研发投入很烧钱,另一方面完全控股的子公司很难令行接受,就资源整合来说,现在自主品牌做的不如韩系车好。

       国产汽车另一个薄弱点是高端产品不足,国6虽然催生了一批优秀国产发动机,但很多比较好的发动机配套零件国内供应商搞不定,哪怕是活塞和气门这些不起眼的零件,而发动机核心部件,比如ECU和EMS(不是中国邮政),都是清一色的海外品牌,发动机巅峰领域,大脑神经控制这块还有很多限制。

       这个问题在变速箱上同样比较突出,虽然很多自主品牌自己研发生产变速箱,但若要单独把零部件国产化率摆出来,比例其实很低。当然海外很多车企也不造变速箱,即便造也是从一些供应商那买零件,所以刻意强调国产化率不一定正确。

       国内的汽车品牌技术进步非常快,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供应商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使得国内配套非常完善。在汽车领域中,国产车最薄弱领域的还是底盘,不管汽油车还是电动车,底盘中的行驶、转向、制动和传动系统一个都少不了,但这些东西都事关安全,没有一定经验和口碑积累也难打开市场。国产车的进步有一部分功劳来自政策引导,大浪淘沙始见金,没有行业政策更新加严,汽车行业恐怕是劣币驱逐良币。就今天的现状来说,海外车企很难围堵自主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销量暴跌,长城危矣!双品牌运营战略能否自救?

       今天聊聊国内几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特斯拉外,已是国产品牌的天下。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造车新势力,都在这个似乎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赛道上不断发力。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在国内也算是最早一批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了,十年前纯电版帝豪就已经出世。但直到最近几年,其在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市场上才逐渐崛起。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目前已是市场第一,极氪品牌已经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主打换电生态的睿蓝品牌也在逐渐成长,搭载雷神动力系统的混动车型市场响应也不错。

       握着一手好牌,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像比亚迪那样迎来爆发。

       长城汽车:

        早在2008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尝试过电动汽车研发。但直到2018年才算是步入正轨。错失了这十年,使得长城汽车在这条赛道上已稍落后于同行。但燃油车的大卖,也为自身发展新能源汽车积蓄了深厚的底蕴,无论是车型储备、技术人才、品牌形象等,都是行业领先,也正在不断转化为自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长城汽车在氢能源汽车方面早早开始布局,如收购上燃动力,成立未势新能源等,如今更是已经开始批量的运营,发展势头良好。

       当前,长城汽车已经在电动汽车(包括纯电、燃料、混动)方面奋力推进,产品线不断丰富,市场表现也在不断好转。希望能够在未来大放异彩、大展宏图。

       比亚迪汽车:

       当前势头正劲,凭借DMI技术以及刀片电池,在新能源市场上大杀四方。仰望品牌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自身高端品牌的空白,也让自身声望、品牌形象更上一层楼。

       比亚迪如今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自身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持。在2000年左右,比亚迪就已经开始为诺基亚提供手机锂电池,磨炼多年的制造技术也为刀片电池的优秀性能提供了保证。另外在IGBT、电机电控等方面的投入,也为其控制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助力。当前,其已成为唯一可以做到三电一芯自主研发的车企。

       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只有高瞻远瞩,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希望国产品牌越来越好。

       注:胡侃漫谈,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随便聊聊,远不够全面、详细,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鹏鹏开始说车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逐渐有掉队之势的长城汽车,终于开始有动作了。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为了更好地破解2023年及今后的全球化、电动化、高端化难题,决定进行品牌整合与聚焦。我们都知道目前长城汽车旗下的品牌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沙龙、长城皮卡等,其中长城皮卡的地位最为稳固,风险相对较小,问题比较大的是其他几个乘用车品牌。而此次变革中的“整合”,便是让欧拉与沙龙两个品牌形成合力,发力长城新能源板块,让魏牌与坦克两个品牌形成另一股合力,突破品牌向上困境,而哈弗则是“聚焦”的重点,官方用词是“重振”,这点我们后续会再来详细解析。与品牌变革相随的自然是人事变动,据悉,文飞将任“欧拉+沙龙”双品牌CEO,刘艳钊任“坦克+魏牌”双品牌CEO,哈弗品牌则由长城汽车CGO李瑞峰重点看管。一场关于长城汽车的自我革命正拉开大幕,但能否如愿,并不好说。“整合”的背后,是“分散战略”之错为何会有“整合”之说?冠冕堂皇的原因大家都听腻了,无非是规整、联合一切可用的资源与力量,重点攻破向前、向上的难题,帮助长城汽车更好地在新能源与高端两大领域立足,甚至领航。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现行的“分散战略”出现了重要问题,不合则败。根据最新消息,长城汽车11月累计销量约8.76万辆,同比大降28.53%,今年累计销量约99万辆,同比减少11.49%。从官方通稿可以看出,长城将宣传重点更多地放在“海外销量同比大涨20.36%”上,下跌的部分尽量忽略不提。虽然这个结果可以用疫情、供应链危机等突发事件来解释,但面临同样的突发状况,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大厂都处于上涨态势,曾经处于头部梯队的长城反倒下跌,这不能不说明其问题严峻。我们从此次被纳入“整合战略”范畴的欧拉、沙龙、坦克、魏牌等几个品牌来看,除了坦克处于增长态势,前景较好以外,其余几个品牌一直以来受到的市场压力都不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城的路子就走歪了。我们很理解它想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红海中寻找差异化路径,直通蓝海,这确实是传统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应该具备的变革思维,观念没错,问题出现在了具体的方法论上。从市场反馈的结果来看,长城很明显用力过猛,且很多力道用错了地方,这包括产品命名、设计、车型布局、营销打法等等。沙龙目前虽说还没正式接受市场考验,仅有一款售价48.8万的机甲龙全球限量版在售,但这个品牌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能够预见前途坎坷。我们以48.8万的价格作为参考,今后其他非限量版的车款根据配置不同,价格大概也会在35万-50万之间。如果仅以价格作为锚定,对手并不少,级别与定位相似的有蔚来ET7、智己L7、奔驰EQE等,稍微低一级的有极氪001、比亚迪汉。论品牌影响力、产品实力、圈层玩法、营销手段,这些车型各有千秋,也都有能耐让机甲龙这一炮哑火。当然,每一个后来者势必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闯关”的过程,这也很正常,但机甲龙的设计理念与营销策略,硬是给人一种印象——买这车的人就像是“有钱人中的‘非主流’”。谁会愿意去跳这个坑呢?这年代不会真有人将带有排气管的电动车叫做时尚潮流吧?再来说欧拉,靠着黑猫、白猫将量冲上来的它,在推出好猫后,突发其想地将品牌定位为“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专攻女性市场,而后基于盈利考量,割掉了黑猫与白猫两大产品线,并在更高端的市场布局芭蕾猫和闪电猫。这两款车型唯一能称道的地方就是配置还不错,争议点倒是不少,比如造型分别与大众甲壳虫、保时捷帕拉梅拉高度相似,这样的设计在产品曝光之初的确能迅速炒起热度,但涉及购买行为,消费者就会格外谨慎,虽说这造型合法合规,但买了后难免会被人吐槽“怎么买了个‘山寨货’”,市场上的选择太多了,消费者又何必大受其扰。与此同时,这两款车还不便宜,大伙已经习惯了便宜的欧拉,这价位一下子拉到了20万级,便都“望而生畏”了,眼下芭蕾猫也就只有百来台的月销量。欧拉品牌还有一个致命问题,便是主动将市场收缩为“女性市场”,这便相当于宣告将男性排除在外,比如芭蕾猫,从命名到设计,再到产品理念,这不是明摆劝退男性消费者嘛。在芭蕾猫出师不利后,闪电猫接棒登场,它身上体现的包容性就比较大了,可男可女,但细想之下,闪电猫的出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宣告欧拉“更爱女人”的品牌战略失败?当然,欧拉可以说,“全球更爱女人的品牌”并不意味着“不爱男人”,反正横竖都有理由来解释,但现实便是混乱的品牌定位令欧拉走得不稳,也令消费者不知道欧拉想要干什么。除了产品与品牌定位问题,欧拉此前还因为偷换智能芯片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甚至被人诉诸公堂。这些都是在前欧拉品牌CEO董玉东任上发生的,他一没处理好“换芯风波”,二扩大了产品争议,三加剧了品牌危机,或许是鉴于任上表现不当,这次关于“欧拉+沙龙”的整合中,由文飞担任双品牌CEO,董玉东就此出局。再来看看魏牌,这个开局是“王者”,结果是“青铜”的国产高端品牌先锋,当初令人多惊喜,现在就令人多失望。承载着魏建军希望、国产冲高梦想的魏牌,曾凭借VV系列一炮打响,并敢喊出“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的口号,三年销量破三十万,但当VV系列出现产品问题导致销量不佳时,魏牌每一任掌舵者都没想过如何修补,再创辉煌,而是简单粗暴地砍断了VV系列,推出咖啡系列重新出发。从推出到退出,VV系列最长不过三四年,这在车市中都算是年轻的产品,甚至连中期改款都没熬到就匆匆下线了。魏牌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产品不行,换掉便是了,但消费者可不这么认为,大家都会想:卖不好就砍掉,那我还要不要买你家的车?以后若是砍掉了,我的售后保障怎么办?我的二手车行情怎么办?在消费者对魏牌投出“不信任票”的情况下,咖啡系列登场了,如果它的产品力强、诚意足的话,也是有扭转品牌颓势的可能的,奈何它命名奇葩、造型不及VV系列有辨识度、产品不具备差异化优势,诚意也欠缺,最典型的便是摩卡加一套DHT插混系统,贵了10万,纵使李瑞峰将这套系统描述为“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奈何知名度没有打开,消费者只会以“贵”为由,累觉不爱。在李瑞峰担任魏牌CEO时,他主导了该品牌的“二次创业”计划,结果就是将魏牌越做越低端,品牌定位从“中国第一豪华SUV品牌”降格为“高端新能源品牌”、“0焦虑智能电动品牌”,在遍地是“百万级豪车”的新能源时代,任何一款插混或增程式,都可以说自己零焦虑,因此这几个品牌口号都显得单薄,没有血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AITO问界M7发布后,李瑞峰就下场撕起了华为余承东,放言“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无论是李瑞峰,还是余承东、李想,基于各自的品牌立场,自然会免不了“王婆卖瓜”。但市场不会骗人,我们在销量排行榜上,看到了AITO问界、理想月销破万,而魏牌所有“咖啡”加起来也不足2500辆,在现实面前,尴尬人自会现形。在纯电车还有很大优化空间的前提下,插混、增程都是比较好的路径选择,甭管落不落后,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不差,愿意为之买单,那这项技术就有市场。前不久,零跑宣布今后产品将额外推出增程版本,长安新能源也发布了关于增程的“原力技术”,这个市场够大,容得下百花齐放,李瑞峰的踩一捧一,完全没有必要。坦克是目前长城旗下各大品牌差异化路线走得最成功的一个,根据上述几个品牌破圈失利来看,它的出圈更像是“歪打正着”,出色的设计、丰富的配置、不俗的越野性能,再叠加合理的价格,确实击中了消费者对于个性的需求,甚至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越野风潮,如今很多品牌都在效仿坦克推出类似车型,不得不说,这一点长城确实是走在前端了。难道说,长城将这一两年的运气全都用在了坦克身上了?当初坦克从魏牌分离出来时,魏牌颓势虽显,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而坦克如日中天,长城打的算盘是多点开花,全面发展,奈何咖啡系列实在撑不起魏牌的雄心壮志。假如当初二者没有分离,我觉得坦克的火热还是多少能为魏牌增添温度的,就像我们当地魏牌坦克合营店工作人员所说:“如果店里没有卖坦克,那么来看魏牌的人就更少了,很多来看坦克的人,都会顺带了解一下魏牌。”现在两个品牌再度“合流”,丢失的机会却再也难寻了。坦克高端化成功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它的基本盘很扎实,但魏牌在双品牌合流运营下会走向何方就难说了,相信这也会是李瑞峰、刘艳钊接下来的难题。此前已经有消息传出,“拿铁2.0T后继无车”、“玛奇朵DHT上市一年或面临停产”等消息,难道VV系列的历史,又要在咖啡系列身上重演一遍?文飞面前的困难并不比刘艳钊小,最直接的问题是,沙龙很可能会面临和阿维塔一样的困局,而欧拉则是难摆脱“低端”标签,冲高艰难。再者,沙龙更偏向男性,欧拉更偏向女性,是单独做两个单一化市场还是同时做大两个多元化市场,也需格外审慎。“聚焦”的背后,是“乱拳频出”之错哈弗品牌曾经和长城皮卡一样,是长城汽车的稳固大后方,哈弗H6“制霸”国内SUV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新能源浪潮汹涌而至,比亚迪宋乘势而起,特斯拉ModelY也时不时来捣乱,哈弗H6从此远离SUV销冠之位。虽然哈弗H6不是长城旗下最贵的车型,哈弗也不是最高端的品牌,但是哈弗品牌占据长城销量超过40%的比重,是最重要的基本盘,这个后方绝对不能失守。再者,每个车企都需要一个“精神领袖”,哈弗H6长期担任这一角色,“SUV领导者”、“SUV销冠”等光环长期笼罩在它头上,并将消费者的关注延伸至长城集团及其各大品牌身上,这种价值加成是不可估量的。那么,长城是如何让这位“精神领袖”下岗的呢?第一个原因来自于长城自身。在哈弗H6还处于高光,并无重大产品问题时,长城先给它找了几位同门对手——哈弗初恋、哈弗大狗、哈弗酷狗、哈弗赤兔、哈弗神兽等,它们与哈弗H6价格相近或重叠,而且都是紧凑型SUV,难免同室操戈,分走原属于哈弗H6的热度与销量。况且,这几款车的命名都太过奇葩,一开始“大狗”出来时,大家伙还觉得新鲜,后来初恋、赤兔、神兽等等,只能说长城这出圈的方式玩得太过了,一过就容易受到反噬。像哈弗已经不将初恋的销量计算在内了,赤兔、酷狗的销量加起来不到千台,神兽不到1500台。如果说,这几个“动物园系列”的销量不错的话,哈弗H6就不算白牺牲,问题是它们都不算很能打,对哈弗品牌的贡献或许还没有以前哈弗H6一款车多。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能源浪潮冲击了。如今稳坐销冠的比亚迪宋,很早就涉足新能源领域了,凭借出色的用车体验和低廉的用车成本,宋很快抢占市场高地。与比亚迪相比,长城在新能源领域的反应就较为迟滞了。在2016年时,魏建军公然宣称“长城汽车只做新能源汽车追随者”,并表明布局新能源领域只是为了应对国家油耗限值。而在2020年,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已成共识后,魏建军才开始大刀阔斧进军这块领地,但机会已经晚了,比亚迪在这一年陆续推出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等利器,开启了属于比亚迪的黄金时代。其实说实话,长城的柠檬DHT插混系统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各有千秋,高下难分,但为何市场更认可后者呢?从这里面就能看到两个品牌在战略布局上的水平高低了。比亚迪的先进技术,无论是e平台3.0,刀片电池还是DM-i超级混动系统,都率先应用在了易走量的中低端产品身上,一旦消费者觉得好,便容易形成口碑,迅速扩散,促进销量增长,同时提高更多人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度。当e平台3.0、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成为销量保证时,比亚迪便可在各大细分市场,甚至是更高端的领域部署拥有这些技术的产品,而消费者在认可技术的前提下,是更愿意去接受新产品的,这是比亚迪如今全面开花的重要基础。长城走的是相反的路线,当李瑞峰口中的“全球最好的混动技术”出世后,率先应用在魏牌咖啡系列身上,而当时魏牌什么情况?它处于消费者不信任、不感兴趣的阶段,这项技术纵使再好,也难以打开受众面。如果当初它将这套技术安在哈弗H6身上,迅速推出哈弗H6PHEV,借助哈弗H6的声势、口碑、销量,显然更有机会出圈,让更多人知晓这项技术的含金量,并以此为起点,展开长城的新能源布局,结果绝对不会是今天这样。可惜,晚了就是晚了,机会不等人。在比亚迪宋大杀四方时,哈弗H6PHEV才在今年9月份姗姗来迟。现在长城将重新聚焦哈弗品牌,并由CGO李瑞峰亲自督战,意味着哈弗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但能否“收复河山”,属实未知,如果李瑞峰在任职魏牌CEO时,让魏牌的发展局面有了起色,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对哈弗品牌的未来发展将会是不同的态度。总的来说,整合与聚焦品牌矩阵,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对于目前的长城来说,确实是自救的最好方式,当所有渠道、资源、技术、人才有的放矢后,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战略协同能力以及销量规模价值。新的棋盘已经开始了,李瑞峰、刘艳钊、文飞等人又将使出什么招数?整个棋局的走向能否如魏建军所愿?我们将持续观望。

       好了,今天关于“长城电动汽车败退”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长城电动汽车败退”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