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新能源汽车营销现状分析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极光Q3报告,易车系MAU等关键数据稳居汽车资讯行业头部位置2.乘联会秘书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3.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在半年的时间节点上,各大上市车企公布自家成绩单,从中梳理可见,上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狂欢,同时自主品牌正在全方位崛起。从营收上看,上汽集团稳占第一,营收突破3000亿元;广汽集团紧随其后,营收2427.8亿元。从

1.极光Q3报告,易车系MAU等关键数据稳居汽车资讯行业头部位置

2.乘联会秘书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

3.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新能源汽车营销现状分析

在半年的时间节点上,各大上市车企公布自家成绩单,从中梳理可见,上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狂欢,同时自主品牌正在全方位崛起。

从营收上看,上汽集团稳占第一,营收突破3000亿元;广汽集团紧随其后,营收2427.8亿元。

从净利润看来,尽管上汽集团同比下跌近5成 ,其依旧位居净利润第一,达69.1亿元;自主品牌长安汽车净利润达58.58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超越广汽和东风两大集团。

上汽集团:“老大的位子很难坐”

由于一度处在疫情风暴眼,上汽集团上半年并不好过,再加上供应链紧张、动力电池涨价等因素,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

根据上汽集团公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50.18亿元,同比下降14.47%;归母公司净利润69.1亿元,同比下降48.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更是由正转负,净流出47亿元。

销量方面,上半年公司销售整车223.4万辆,同比微降2.74%。上汽集团的两大利润奶牛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销量已经连续3年下滑。

上汽通用五菱算是上汽集团销量的贡献大头,其上半年累销88.42万辆,但是从半年报看,尽管其销量贡献第一,但其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却只有3.51亿元,不足上汽大众的零头。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证券、华西证券均在研报中指出,上汽集团合资品牌的盈利能力存在下滑风险。

还剩4个月的时间,上汽集团要实现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10%的年度目标还有些困难。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最赚钱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偷偷”赚了一笔。

根据长安汽车半年报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65.73亿元,同比下降0.37%,净利润达58.58亿元,同比增长238.74%,成为净利润前十排行榜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家。

有意思的是,车卖的少了却比以前更赚钱了。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售新车112.58万辆,同比下降6.25%。

车卖的少了,单车毛利率增加是其净利润增长的原因。财报显示,上半年长安汽车毛利率19.82%,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

不过公司表示,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品牌持续向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当然,长安汽车上半年利润增长也离不开阿维塔项目的增资扩股。财报显示,由于长安汽车子公司阿维塔引入投资方增资扩股,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收入达到21.28亿元,占据长安汽车上半年利润超过36%。

不过面对着成本的增加,上半年长安汽车已经多方面削减成本。根据财报,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降5.67%,其中促销、广告费同比减少30.19%,交通及差旅费同比减少23.79%。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自信十足“未来10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而其中必有长安汽车一席!”

从朱华荣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停售燃油车的基本条件”便可以猜出,长安汽车将会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研发投入就已经增长。公司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9.3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在软件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总额为3.31亿元,同比增加125%。

广汽集团:净利增长不靠卖车

广汽集团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27.82亿元,同比增长18.85%;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57.51亿元,同比增长约32.61%。

值得注意的是,拉动广汽集团上半年利润增长的最大功臣不是整车业务。根据财报,上半年广汽集团整体毛利21.35亿元,同比增加5.2亿元。其中,整车制造毛利同比增加1.24亿元,商贸服务、金融及其他业务毛利同比增加3.57亿元。

按这样看,整车制造毛利对整体毛利增长的贡献率仅23.84%;而商贸服务、金融及其他业务对整体毛利增长的贡献率达68.65%。

尽管上半年广汽集团净利润中整车业务贡献不是最大,但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却表示“已达预期”,“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分别跑赢行业大势,创造了集团成立以来少有的远超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疫情控制的好,全年243万辆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销量数据显示,上半年广汽集团累销160.46万辆,同比增长25.11%,已经完成年销量目标的66%。

长城汽车:净利润超比亚迪近2倍

在营收不如比亚迪一半的基础上,长城汽车净利润超比亚迪近2倍。非经常性损益的增加促进净利润的大幅增长。

长城汽车财报显示,今年1-6月,长城汽车营业收入达621.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6.01亿元,同比增长58.72%;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20.59亿元,同比下降27.56%

上半年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72%,主要得益于其非经常性损益。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非经常性损益为35.42亿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补助为10.72亿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达26.75亿元。

毛利率上涨但是单车利润下滑。长城汽车上半年毛利率为18.38%,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3个百分点。而以归母扣非净利润除以销量计算,长城汽车单车利润为0.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0.46万元有所下降。

比亚迪:弃燃油车净利增长率首转正

当看到上半年财报时,我想比亚迪内心OS是:“后悔没早舍弃燃油车”。

根据比亚迪半年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半年实现营收 1506.07 亿元,同比增长 65.71%;归母净利润 35.95 亿,同比增长 206.35%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毛利率和净利率为13.51% 和 2.61%,分别增长0.75 和 0.62 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比亚迪净利润增长率首次转正。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已经走到了新能源汽车前列。上半年公司比亚迪累计销量为 64.14 万辆,同比增长 314.9%,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吉利汽车:基本符合预期

<img src="://img4.bitautoimg/image-800-w1/mapi/media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中国汽车画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极光Q3报告,易车系MAU等关键数据稳居汽车资讯行业头部位置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同比翻了一番,达到了27.6%,成绩相当喜人。

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就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来说,2022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总共实施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增长31.5%。

不过,在此之外,还有不少存在问题但未被召回的车型。好在,我们可以通过投诉数据看到这些问题。

本期内容,我们将从车身电气投诉指数入手,分析2022年前十名新能源车企存在的典型问题。

第一名:比亚迪汽车?车身电气投诉指数:720.5

典型问题:空调出风口喷粉末

投诉点评:2022年,比亚迪车身电气投诉指数720.5,约占总投诉指数的10%。其中,空调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海豚、元家族车型存在空调出风口喷粉末的问题,在去年10月遭到集中投诉。虽然比亚迪表示该粉末对人体无害,且表示可以免费更换蒸发器。但有个别车主表示,自己的比亚迪海豚在更换完蒸发箱后,依旧有粉末喷出的情况。

第二名:奇瑞新能源?车身电气投诉指数:322.3

典型问题:动力电池故障

投诉点评:2022年,奇瑞新能源在车身电气方面的投诉略有上涨,以322.3的投诉指数位列新能源车企第三。投诉反馈显示,奇瑞旗下车型的动力电池故障问题较大,问题主要表现有电池故障导致全车断电、无法启动,以及行驶中车辆突然失速、动力不足,尤其多见于2017、2018款小蚂蚁。

第三名:上汽大众?车身电气投诉指数:262.35

典型问题:车机死机黑屏、断网

投诉点评:上汽大众去年车身电气投诉指数为262.35,因为ID系列的车机经常出现问题而遭到投诉。据车主反馈,正常行驶过程中,车机中控屏和仪表盘屏幕同时黑屏死机,且经常断网无信号,已经影响到车辆正常驾驶功能。而且,上汽大众给出的解决方案,仅仅是让车主重启,不仅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甚至有车主在尝试重启后车机仍无法启动。

第四名:广汽埃安?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52.9

典型问题:空调故障、续航里程不足

投诉点评:去年,广汽埃安在车身电气方面的问题较多且分散,投诉指数为152.9。数据显示,空调问题收到较多车主投诉。主要问题在于,AION Y的空调蒸发器滴水无法排放,导致空调冷凝水直接流到副驾驶位的地毯上;以及,传祺GE3空调压缩机出现故障,导致空调无法正常制冷。另外,AION S和AION S PLUS在系统升级后,续航出现大幅度下降,引发车主不满。

第五名:北汽新能源?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36.4

典型问题:动力电池故障

投诉点评:2022年,北汽新能源车身电气方面的典型问题在于动力电池故障。投诉反馈显示,该问题集中出现在北汽EC系列车型上,具体表现为无法加速、续航里程严重不足、掉电严重、突然失去动力等。而且,不少车主表示,想要解决该问题需要更换电池模组,然而4S店上报厂商后等待多月,电池模组仍未到货,车辆一直处于等待维修的状态,十分影响日常使用。

第六名:长安汽车?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15.5

典型问题:续航里程不足、充电故障

投诉点评: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15.5,存在问题较为分散。其中,续航里程不足问题多见于奔奔E-Star,有车主表示在秋天没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已经打了六折,难以想象冬天是何种场景。另外,包括奔奔E-Star、逸动新能源、长安CS75新能源和长安欧尚A600EV在内的多款车型均收到反馈,存在充电故障问题。

第七名:沃尔沃亚太?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12.75

典型问题:减配感应电尾门

投诉点评:2022年,沃尔沃亚太新能源车型的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12.75,因为沃尔沃XC60新能源的后备箱感应功能减配,在去年1月遭到集中投诉。厂商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悄悄减配了2021年10月-11月期间出厂车辆的感应电尾门功能。随后又悄悄对2021年12月生产的车辆复配该功能。故而,被区别对待的车主们对此情况表示十分不满。

第八名:江铃集团新能源?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05.6

典型问题:动力电池故障

投诉点评:江铃集团新能源2022车身电气指数105.6,动力电池故障问题遭投诉最多。具体来看,问题主要较集中于2018款江铃E200L和2016款江铃E100B。无法充电、电池压差过大、无法行驶、无配件导致维修周期长等问题困扰众多车主。

第九名:东风汽车?车身电气投诉指数:102.3

典型问题:车机同款不同配

投诉点评:2022年,东风汽车在车身电气方面的投诉,几乎全部来自于东风EV新能源EX1,车机同款不同配成为典型投诉问题。据车主反馈,购车宣传单配置上写的智能车机支持智联应用和全时导航功能,而在去年3月-5月提车的车主却发现,实际到手车辆不具备上述功能。经车友间相互了解情况后提出,怀疑东风使用了不同成本的高、低配两种车机,存在虚宣传的问题。

第十名:小鹏汽车?车身电气投诉指数:91.3

典型问题:空调故障

投诉点评:小鹏2022年车身电气投诉指数91.3,空调问题收到较多投诉。数据显示,在小鹏现有的三款车型中,均存在空调故障,问题具体表现为空调温度时冷时热、空调水泵无法除雾、以及空调抖动异响。

(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门,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乘联会秘书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

10月25日,知名移动大数据服务商极光大数据发布《2022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随着疫情等环境外因对汽车市场影响的逐渐削弱,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逐渐提振。

今年三季度,众多造车新势力持续发力,多款新车型的上市合力拉动汽车消费需求。第三季度汽车零售累计销量为563.9万,同比增加了24.1%,环比上季度增加了29.9% 。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稳定在1.3亿,同比增长曲线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正增长态势。

“用户争夺战”打响 易车系MAU持续领跑

今年第三季度,各大汽车资讯平台继续保持月活用户的高位水平发展,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均取得用户规模的扩大,行业内竞争依然激烈。

其中,易车延续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用户优势,包括MAU、新增用户等数据都稳居行业头部地位。数据显示,三季度包括易车App和汽车报价大全App在内的易车系MAU高达5273.7万,依然是主流汽车资讯平台中唯一跻身5000万俱乐部的“头号玩家”,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连续多个季度领跑头部汽车资讯行业。其中易车App更是创造了作为一款成熟应用自2018年四季度改版后MAU同比连续增长47个月的抢眼表现。

汽车资讯行业“用户争夺战”继续打响,用户增长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抓手。三季度,易车表现出了强劲的用户增长态势,新增用户继续保持对竞品的领先态势。同时,三季度易车App日均使用时长高达39.98分钟,远超竞品的12.85分钟和11.57分钟,体现了易车的内容、产品和服务相较主要竞品具有非常显著的吸引力。

积极布局新能源板块 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在汽车产业“新四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易车加速入局“卡位。基于用户对新能源的认知和需求升级,易车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内容、工具、服务,从“看、选、买、用”层面全面提升用户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同时,为厂商、经销商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全域营销获客、全链路用户转化的一站式服务。

据悉,当前易车践行“新四化”,深入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展大数据和AI业务,整合产品和服务,深度赋能汽车产业链,提高易车的内容、产品和服务在连接用户、客户过程中的效率,不断完善服务汽车全产业链的能力,凭借不断的创新业务成为汽车营销数字化的领头羊。

超级IP打通营销链路 拉动消费增长

随着三季度乘用车市场逐步复苏,汽车增长视角也发生着从 " 以产品为中心 " 向 " 以用户为中心 " 的转变。叠加技术的变革,车企在营销端、研发端和生产端开启了数字化渗透。

三季度,易车二度携手浙江卫视,打造“易车818超级汽车狂欢节”,通过致敬经典,综艺IP为汽车品牌赋能,圈定目标用户,为参与者打造一个全方位、更直接的购车体验。此次车晚以年轻人聚集和爱讨论的社交平台进行内容裂变,同时在汽车主题晚会中引入“共创”理念,由传统的“植入”模式进阶为与合作车企品牌共创,实现销售力与品牌力的跨越式增长。

同时,以“车晚”大IP为引领,易车联合主流汽车品牌和经销商推出为期三个月、贯穿整个三季度的电商促销活动“易车超级818购车狂欢季”,与政策利好共振,提振汽车行业信心,促进下半年汽车消费。

以易车为代表的汽车垂直互联网平台,正逐渐完善汽车交易的全链路线上化解决方案,改变汽车消费的链接方式,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人力与时间成本,提升消费者交易决策效率。汽车产业的创新升级加速演变,易车也将继续依托数字化汽车垂直平台,实现汽车行业各方的共赢共生。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易车讯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对外表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逞爆发增长,9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2021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15%。其同时展望,2022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20%。

据乘联会分析,2021年新能源车市超高速增长期,这有其特定因素,主要是低基数和新品超强贡献的促进,加之疫情下私车出行的需求旺盛。今年9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5万台,销量同比增速2倍,也就体现新能源车年初受到市场拉动而呈现是爆发增长的特征。

2021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2021年奠定高增长基础。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今年后期仍持续较高增长。

展望2022年,政策、产品、产业形态等都对新能源市场发展有利,新能源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发展势头将更强劲,同时积分压力,传统车企必定增加新能源的比例,渗透率有望超过20%。

在2022年的芯片供给仍不确定的情况下,新能源具有的双积分和补贴优势,使得主机厂对新能源汽车的芯片倾斜度会大一些。

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这得益于用户对新能源概念的逐步接受以及与油车相比的实惠性。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厂家也退出免费充电政策,对比油车加油而言,新能源汽车在后期费用上有优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乎意料的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提前三年完成市场渗透率25%的目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势强劲,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简介: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突出,正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巩固自身发展优势,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继续实施财税金融、积分管理、道路通行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比上年增长93.4%;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一系列亮眼数据,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市场规模领先的同时,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相关基础设施网络生态也日益完善。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3座;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同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转型加速融合发展。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设施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的电有效消纳。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等14个省份进行了绿电交易,累计完成了52亿千瓦时的交易电量,减少碳排放约500万吨。

顺应新形势迈向新阶段

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变化。

辛国斌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领域的车辆安全性、低温适应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还需要充分验证。在支撑条件方面,锂、钴、镍等上游稳定供应能力有待加强,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农村地区充换电设施还有短板。

从市场情况看,整车价格竞争受到业内普遍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转型深度叠加。“新能源车的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车。品牌和影响力溢价在上升,市场进入了淘汰赛阶段。”他说。

与此同时,在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快速普及超出了电力行业的预期,城市配电网的负荷压力大。同时我国新发展的充换电产业链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万钢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产业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发展先机

论坛上,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多位与会人士提出,要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动设计过程、生产制造、循环利用全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促进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多学科融合创新成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要范式。”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非常长,覆盖面很广、带动性很强,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前沿高技术的重要集成应用载体。

在万钢看来,全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大方向。要逐步从能源供给、材料供应、生产过程、交通出行等多个方面实现低碳化。同时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促进全球汽车产业低排放。

推动中国车企出海,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面对全球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市场目前是真正的蓝海。另一方面,新能源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