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车养车 用车养车

有关汽车新闻_有关汽车新闻报道

佚名 2024-04-15 人已围观

简介有关汽车新闻_有关汽车新闻报道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有关汽车新闻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有关汽车新闻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1.7月客车销量观察:比亚迪冲上第二!“金龙系”齐发力!2.轩闻联播威马起火召回;?

有关汽车新闻_有关汽车新闻报道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有关汽车新闻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有关汽车新闻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1.7月客车销量观察:比亚迪冲上第二!“金龙系”齐发力!

2.轩闻联播威马起火召回;?捷豹路虎或被罚8亿;PSA营收1220亿

3.33项专利透露苹果“造”车大招!车门安全带车窗全部变成智能硬件

4.因全球需求下滑 丰田五座日本工厂将停产

5.科技眼|新能源车频繁爆炸 电池安全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有关汽车新闻_有关汽车新闻报道

7月客车销量观察:比亚迪冲上第二!“金龙系”齐发力!

       商用车新网原创

       7月是汽车销售淡季,在中汽协统计的乘用车、商用车两个大类、9个细分类别中,环比无一例外地呈现负增长,与6月环比持续向好的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客车市场的表现最为惨淡。

       从商用汽车新闻传媒统计的6米以上客车销量来看,6月明显回暖的形势在7月戛然而止;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环比、同比均呈现大幅度下跌,客车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7月:市场整体下滑?Top10位次变化大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7月,6米以上客车共销售7219辆,环比增长-37.3%,在汽车销售传统淡季,客车市场率先感受到了“凉意”。

       总体来看,7月客车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是,市场竞争却更显激烈。Top10企业的位次出现较大变化,除头部企业外,其余企业的销量差距较小,排位并不稳固。

       具体来看,7月,6米以上客车销量Top10依次为:宇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中通客车、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福田欧辉、安凯客车、上海申沃、中车时代。

       从环比来看,仅有两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分别是厦门金龙20%、比亚迪2.4%;同比仅有三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分别是上海申沃440%、比亚迪136.6%、福田欧辉32.6%,在行业整体同比负增长57.2%的情况下,实现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实属难能可贵。

       与6月相比,7月6米以上客车销量Top10位次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宇通依然以较大优势领先,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再次前进1位,位列第二;厦门金龙前进4位,位列第三;中通客车销量不佳,由上月第二名跌落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金龙系”集体发力,除厦门金龙一举进入前三外,厦门金旅跃升第五,苏州金龙紧随其后排名第六。与此同时,安凯客车本月表现也较为突出,上榜前十,排名第八。

       本月扬州亚星表现不佳,6月排名第五,本月则跌出前十。8月13日,亚星客车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会选举李树朋为公司董事长,并变更其为法定代表人。李树朋在中通客车任职多年,经验丰富,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之后,近年来市场表现不佳的亚星客车或将有新的突破。

       1~7月:多重因素叠加?市场萎缩严重

       仅看单月的销量表现不能准确“把脉”整个市场的形势。综合今年1~7月的市场销量则可以明显地看出,客车市场的萎缩程度之严重,客车生产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压力。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1~7月,6米以上客车共销售49619辆,与去年同期的79424辆相比,大幅下滑37.5个百分点,萎缩近半。这其中,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更有公共交通行业竞争加剧、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倍增的影响,多种不利因素叠加造成了客车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具体来看,1~7月6米以上客车Top10企业排名依次为:宇通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福田欧辉、厦门金旅、安凯客车、中车时代、扬州亚星。

       与1~6月相比,1~7月Top10企业排名变化不大,比亚迪和厦门金龙位置互换,分列第三、第四名;第五至第八名排位没有变化;此前排名第九和第十的扬州亚星和中车时代,本次互换了排名,7月销量未对累计销量排名造成很大影响,市场整体需求不振对所有企业都造成了影响。

       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有一家企业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这家企业就是比亚迪,同比增长71.8%。比亚迪延续了6月大幅增长的好形势,在7月再次交出了全优答卷,不仅实现了单月环比、同比双增长,而且1~7月总量排名再度晋升一位,位列第三。作为客车行业当之无愧的黑马,比亚迪的增长势能不容小觑。

       在市场份额维度,1~7月,Top10企业中共有6家企业实现了份额正增长,分别是比亚迪增加5%、中通客车增加2.1%、厦门金龙1.2%、福田欧辉0.4%、安凯客车0.4%、扬州亚星0.2%。整体来看,比亚迪、中通客车、厦门金龙在上半年基础上,市场份额均有小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稳坐行业第一的宇通客车市场份额虽然有小幅下滑,但是占比仍然超过30%,行业地位十分稳固。

       今年,客车生产企业的日子格外难过,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为过。国内市场整体萎缩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此同时,出口市场也难言利好,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深入影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都给客车出口设置了未知障碍,国内客车企业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

       2020年仅剩4个月,客车市场整体持续下跌的形势依然没有止住。自2021年开始,新能源客车补贴也将继续退坡,政策利好将持续削弱,近年来主要依靠新能源市场拉动的客车市场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客车生产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后续,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仍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轩闻联播威马起火召回;?捷豹路虎或被罚8亿;PSA营收1220亿

       原创:新汽车知识

       今日雷诺宣布正式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有人觉得惋惜,有人表示无感,这条不大不小的车圈新闻也勾起了小哥的回忆。细数一下,雷诺并不是第一家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汽车品牌,曾经有不少国外汽车品牌踌躇满志来到国内,但因销量不佳悻悻离开。抛开刚刚离开的雷诺,早已逝去的大发、萨博等,回望近些年“退出群聊”的汽车品牌你还记得多少?

       如果你是一个老车迷,这个“Z”字形logo一定不会陌生。它就是来自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我们熟悉的德系品牌相同故乡的欧宝。

       1993年欧宝正式进入中国,但多年来这个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品牌价值低、产品过于小众、性价比不高都是欧宝必须直面的问题。

       欧宝在进入中国后,先后曾推出威达、雅特、雅特GTC、安德拉、麦瑞纳、赛飞利等车型,涉及了两厢/三厢轿车、SUV、MPV等各个领域。

       在坚持了21年之后,2014年3月28日欧宝中国正式发布声明:经过欧宝总部的战略考虑,欧宝决定缩减其在华经销商网络并于2015年1月之前停止在中国的销售。欧宝将在今后几年继续为车主提供零配件、维修保养及质量保修。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欧宝和别克的很多车型都为互相换标之作,别克品牌在中国生根落地多年,欧宝则完全依托进口,产品力/销售售后网络等已然被自家的别克“完爆”。

       欧宝退出中国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和通用集团在全球的战略部署有关,别克品牌主攻中国和美国市场,欧宝的中心则完全放在了欧洲。

       作为“小车之王”,来自日本的铃木是一家非常有个性的汽车品牌,从1920年成立至今,百年来坚持以小车为重心,研发出了无数风靡全球的小车。在国内,奥拓、羚羊、北斗星、雨燕等车型家喻户晓,超级维特拉、吉姆尼等越野车也深受玩家喜爱。

       曾经的国内市场上出现过长安奥拓、江南奥拓、江北奥拓和秦川奥拓,这其中长安铃木奥拓最为出名。1993年5月,长安铃木正式成立,长安铃木奥拓就是长安铃木的第一款车型。在那个汽车产品匮乏的年代,奥拓成了不少家庭圆梦的第一辆车,人们也是从奥拓开始逐渐熟悉了铃木品牌。

       1995年6月,江西昌河铃木正式成立,这是铃木在国内的第二家合资企业。2001年昌河铃木北斗星正式推出,并在此后上市了利亚纳、浪迪等车型,不过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如北斗星。

       2018年6月,铃木的日方股东将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铃木股权转让给昌河汽车,宣告正式解除与昌河铃木的合作关系。

       2018年9月,长安铃木以1元的价格正式收购长安铃木全部股份,至此铃木在华的全部合资企业宣告终结,铃木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铃木退出中国,原因无外乎销量大幅下滑,市场不断缩水。如今的铃木品牌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国内喜爱铃木小车的玩家群体依然庞大,不信看看港口要价30万的全新吉姆尼。

       菲亚特这个品牌非常值得说道说道。1999年菲亚特和南京汽车成立了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来自意大利的汽车品牌菲亚特首次正式进入中国。

       南京菲亚特成立后,一口气推出了派力奥、西耶那、周末风三款车型,但三款车本质上全都基于派力奥打造,西耶那是三厢版车型,周末风是旅行版车型。由于产品单一,三款车型的销量并不是太好。

       随后南京菲亚特还生产过一款名为派朗的三厢车,不过这辆技术老旧的车型并未给南京菲亚特带来转机。产品力不足,加上后期中意双方管理理念不合,2007年12月菲亚特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看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蒸蒸日上和远大前景,菲亚特从心里不愿放弃这块“大蛋糕”。于是在2010年,菲亚特牵手广汽,成立了广汽菲亚特,宣告再次进入中国。

       广汽菲亚特成立后推出了第一款产品——菲翔,凭借着神似玛莎拉蒂的前脸和较为厚道的用料,在上市的前几年菲翔的销量都算不错。但菲翔之后广汽菲亚特仅推出了一款菲翔的两厢版车型致悦,且之后再无新品。

       可以看到意大利人在对待菲亚特品牌二进中国这件事上并没有上心,中国消费者也用惨淡的销量进行了回应,菲亚特二进中国基本以失败告终。

       在2018年的FCA集团投资者大会上,集团的下一个五年业务规划提及了Jeep、RAM、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唯独没有提到菲亚特和克莱斯勒。除了在中国之外,菲亚特品牌在全球的前景都令人担忧。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依旧前景广阔,不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在持续发力,相信没有一个汽车品牌自愿退出中国,但面对销量的压力又不得不妥协离开。雷诺(燃油乘用车)不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忽视和怠慢会让更多品牌退场,下一个“退出群聊”的会是谁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3项专利透露苹果“造”车大招!车门安全带车窗全部变成智能硬件

       神州优车将所持部分宝沃汽车股权出质?质权人为福田汽车

       据新京报报道,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出质信息,出质人为该公司控股股东神州优车(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质权人为福田汽车。

       红旗E-HS9荣膺2020年CEVC大赛年度推荐车型

       从中国一汽官微获悉,近日,2020年CEVC大赛在深圳落下帷幕。?红旗E-HS9不负众望,与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验所景猛完美配合,在本赛站斩获3项单项赛冠军,综合东海站的超高积分,毫无悬念地将2020年度推荐车型收归囊中。

       银隆新能源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300万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被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法院列入被执行人,案号为(2020)粤0404执3743号,执行标的3132371元。

       小鹏超充免费充电服务又下7城

       从小鹏汽车官微获悉,从10月30日起,小鹏超充将再新增保定、常州、合肥、南昌、金华、济南、徐州7个免费充电城市!

       奇瑞全球首创新能源“短流程铝框架技术”?再摘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奇瑞控股官微获悉,10月28日下午,从上海传来喜讯,奇瑞新能源高立新团队牵头完成的“铝基轻量化新能源乘用车短流程研发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最高级别奖项——202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奇瑞继2013年CVT无级变速器项目之后再次摘得该奖项。在安徽20多年历史上,仅有3次作为牵头单位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两次花落奇瑞。

       全球六大基地布局完成?吉利商用车上饶基地正式投产

       从吉利商用车官微获悉,近日,以“聚势向上,共启新程”为主题的吉利商用车上饶基地投产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上饶基地作为吉利商用车年内启用的第二座现代化工业园区,标志着吉利商用车完成全球六大基地战略布局,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长安UNI-K官图发布

       据汽车之家报道,日前,从长安汽车官方获取到了旗下高端序列UNI的第二款车型——UNI-K新车官图。该车作为Vision-V概念车的量产版,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科幻、时尚。

       凯翼汽车与宜宾农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从凯翼汽车官微获悉,近日,凯翼汽车与宜宾农村商业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凯翼宜宾智慧工厂举行。仪式现场,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伟和宜宾农商银行副行长曹华勇分别代表企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宜宾农商银行翠屏支行行长张建为宜宾三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授牌,为宜宾三丰提供3亿元的授信,便于宜宾三丰更好地服务于宜宾用户。

       威马EX5在北京起火爆炸?隔天发布召回公告

       从飞灵汽车获悉,10月27日晚,北京北四环力学所内一辆威马电动汽车发生起火爆炸。周围居民称听到剧烈的爆炸声,且有明显震感,现场弥漫着刺鼻的味道。10月28日上午9点,威马汽车在官方微博确认了这一事实,并强调未造成人员受伤及其他财产损失。“目前正全力配合公安、消防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后续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威马汽车方面表示。10月28日下午,威马汽车发布召回公告,公司决定自2020年10月28日起,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产的装备了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的动力电池的部分2020款威马电动汽车,共计1282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博世中国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从博世资讯小助手获悉,近日,博世中国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在数字化零售和营销、创新运营模式、全链路消费者运营和企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及相应的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博世将进一步推动在华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以实现降本增效。博世将成为首个接入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国际领先汽车技术和家电企业。

       安凯无人驾驶客车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将在澳门大学试运行

       据EV视界报道,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自动驾驶巴士测试平台启动仪式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标志着澳门首辆自动驾驶巴士正式启用,来自安凯客车的无人驾驶巴士将在澳门大学进行试运行。作为澳门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又一突破性成果,安凯无人驾驶客车的引入将有效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并通过开展大数据与城市交通规划方面的研究,加快推进澳门智慧城市建设。

       上汽红岩全驱重卡批量发往土库曼斯坦

       从上汽红岩官微获悉,近日,上汽红岩多款全驱重卡批量发往土库曼斯坦,标志着上汽红岩在中亚的市场版图又进一步扩大。本次发往土库曼斯坦首批出口车订单,是上汽红岩技术团队以市场为导向,为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定制化生产的一批全驱重卡。

       11月28日首发?新款日产Frontier预告图

       据汽车之家报道,日前,日产发布了新款Frontier车型的预告图,其中展现了头灯组和前脸设计的部分细节。据悉,这款车将于11月28日在泰国进行全球首发。

       因未实现减排目标?捷豹路虎或被欧盟罚款8亿

       据汽车新闻网报道,因为未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捷豹路虎已经拨备9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亿元),为可能面临的欧盟罚款做好了准备。

       汽车业务回暖?PSA集团公布第三季度业绩

       从PSA集团官微获悉,10月28日,PSA集团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PSA集团2020年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为154.5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20亿元),2019年同期该数据为155.79亿欧元,同比下降0.8%。其中,集团汽车业务(包括5个汽车品牌:标致、雪铁龙、DS、欧宝及沃克斯豪尔)营业收入119.64亿欧元,同比增长1.2%。

       Waymo合作戴姆勒?联手研发部署L4自动驾驶卡车

       据Autolab报道,自动驾驶公司Waymo在一份新闻稿中宣布,其与戴姆勒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将联手研发和部署L4自动驾驶卡车。在未来几年内,由Waymo无人驾驶技术驱动的戴姆勒Freightliner?Cascadia卡车车型将向美国客户推出,戴姆勒其他品牌的无人驾驶卡车车型也将随后在其他市场中推出。

       特斯拉Model?Y或于2021年初交付欧洲消费者

       据IT之家报道,一些预定了特斯拉?Model?Y?的欧洲消费者表示,该公司可能有望比预期更早地在欧洲交付新车。一位来自荷兰的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员工给他打了电话,表示?Model?Y?的交付时间在?2021?年第一季度或第二季度,且车辆将在德国超级工厂内生产。

       中车国际公司与阿根廷国铁公司签订机车车辆维保合作备忘录

       据驻阿根廷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报道,近日,中车国际公司与阿根廷国铁公司举行视频签字仪式,签订机车车辆维保合作备忘录,阿根廷交通部长梅奥尼出席。

       本田NSX退出澳洲市场

       据MOTO报道,本田日前宣布,旗下油电跑车NSX由于销量不佳,即日起将正式退出澳洲市场。

       法拉利Portofino?M南非价格公布

       据carmag报道,法拉利Portofino?M南非价格公布,更新后的可伸缩硬顶车型目前的价格为5033000兰特,预计可在2021年上半年到达南非。新车由涡轮增压3.9升V8发动机提供动力,最大功率为456?kW,峰值扭矩为760?N·m,从静止状态加速到100?km?/?h?仅需3.45秒,最高时速超过320?km?/?h。

       免责声明:轩闻联播是每天精心筛选信息而来,资讯为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告知以便及时处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因全球需求下滑 丰田五座日本工厂将停产

       

        上个月,苹果公司发布了iOS和iPadOS 13.4的第一个测试版本更新,有媒体发现系统包含了一个名为CarKey的API。这项功能有望在未来实现用iPhone或Apple Watch解锁、锁定或者启动 汽车 的功能。

        这一项API的发布让苹果造车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

        2015年开始,业界盛传苹果发起了造车的泰坦计划,但随后被证实转型到了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上,似乎苹果已经放弃了造车的想法。

        进入2019年后,苹果自动驾驶相关的信息少之又少,反而不断爆出 汽车 相关的专利技术——在2019年申请的专利数,几乎是前几年得到的 汽车 相关专利数量之和。

        车东西汇总了2019年以来苹果在 汽车 领域获得的30多项专利,涉及自动驾驶、AR导航、车载VR、车内支付、生物识别、智能硬件、车外交互、虚拟后视镜等多个领域。

        比较有创意的专利包括,将安全带变为触控板进行一些车载功能的操作、用智能车门来防止开门时发生的事故、将后视镜画面投射到侧面车窗等。

        从不断曝出的苹果 汽车 相关专利上看,苹果似乎仍有意自己造车,而且一定是自动驾驶 汽车 。而从这些专利上,也能大概看出苹果到底要造一台怎样的自动驾驶 汽车 。

        最早有关苹果造车的新闻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年3月,苹果在日内瓦车展发布Carplay车载软件之后,便开始对 汽车 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2015年,有媒体报道称苹果的 汽车 项目有数千人参与研发工作。同时,苹果也一直在鼓励特斯拉员工加入苹果公司。

        这一年,苹果从全球各大车企都挖来了优秀的人才,包括特斯拉、克莱斯勒 汽车 、大众集团。在这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前副总裁Chris Porritt。目前,他还在苹果的Titan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

        此外,苹果在2015年还从英伟达、Waymo等公司聘用自动驾驶相关的人才,帮助苹果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苹果还从三星公司“挖”走至少三名电池专家,主攻动力电池技术。

        在当年的一次采访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戏称苹果公司是特斯拉的“坟墓”,因为苹果招聘的人员都是被特斯拉“解雇”的。

        2016年,苹果公司的Titan项目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

        据外媒《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在当年7月返聘已退休的苹果前硬件高级副总裁Bob Mansfield,并由他来接管Titan 汽车 项目。

        Bob Mansfield在担任苹果硬件高级副总裁期间,曾带领团队设计了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等产品。在返聘Bob Mansfield之后,苹果也从 汽车 硬件开发转变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苹果前硬件高级副总裁Bob Mansfield,现在主持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2017年,苹果公司获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 汽车 。

        据外媒彭博社报道,当时从苹果总部大楼驶出的一辆雷克萨斯RX450h上,安装有Velodyne公司最长探测距离的64线激光雷达,此外还有至少两个雷达,两个摄像头。

        ▲苹果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雷克萨斯RX450h

        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说:“苹果正在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但不一定会开发出真正的硬件产品。”

        当时人们纷纷猜测,苹果可能希望推出一个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并提供类似Uber的乘车共享服务。

        2018年,苹果对自动驾驶的测试不断升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虽然苹果公司没有公开承认正在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但是苹果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自动驾驶许可证数量却排名第三,当年共有70辆车允许上路进行自动驾驶测试,仅次于通用集团旗下Cruise公司175辆和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88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

        进入2019年,有关苹果自动驾驶车辆的信息在逐渐减少,甚至还曝出苹果在自动驾驶部门裁员200人的消息,唯一重磅的消息是苹果收购了Drive.ai自动驾驶公司。

        自动驾驶相关信息减少的同时,苹果获得的 汽车 专利却在不断被曝光。

        从2019年苹果获得的 汽车 相关专利数量来看,几乎是2017年和2018年两年获得 汽车 相关专利数量之和。

        这说明,苹果并没有放弃造车计划。

        2019年以来,苹果一共获得 汽车 相关专利30项,整体分为自动驾驶、人车互联、车体结构优化以及车内 娱乐 共4个方面。例如增强传感器夜间表现的技术、AR导航、车载VR、虚拟后视镜等技术。

        ▲苹果2019年以来获得的 汽车 相关专利

        综合这些专利的内容来看,苹果的造车路径,不过是从此前造乘用车卖给消费者的打法,转向了造 汽车 与自家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的 套路 ——也就是直接造无人车。

        下面车东西将具体介绍一些苹果获得的 汽车 相关的专利,跟大家一起看看苹果在 汽车 上,到底憋出了哪些大招。

        1、增强自动驾驶传感器夜间的表现

        在白天,自动驾驶传感器可以依靠日光识别车辆周围的物体,不过,在夜间,车灯、路灯以及其他光源混合在一起使路况更加复杂,自动驾驶传感器将会难以发挥优势。

        例如,在不同色温的灯光下,物体反射的颜色不同;没有灯光或灯光较弱的条件下,对于物体识别会更加不精准。

        不过,在苹果的这项专利中,传感器在夜间的识别准确率也会大幅提高。

        由于车辆灯光的亮度、角度都受到法律限制不能实现更远距离的照射,因此需要用夜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和长波红外传感器(LWIR)三个系统配合使用,通过三个系统的配合使用,夜间识别效率将比传统头灯提升三倍。

        ▲苹果夜间自动驾驶专利

        首先,使用摄像机探测车辆前方60米左右的物体,探测角度大约是120度,这样可以判断近处物体的种类和运动规律,让自动驾驶车辆保持安全行驶。

        然后,使用近红外传感器探测更远距离的物体。探测范围可以达到200米,不过探测范围大约仅有30度。

        最后还需要使用长波红外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探测车辆周围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如果使用传感器阵列进行探测,可以达到180度的视场。

        在苹果的专利中可以看到,车辆在三种传感器的配合之下,可以提升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在夜间驾驶中,由于传统 汽车 头灯的亮度、覆盖范围有限,因此夜间成为交通事故多发时段。如果能够依靠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探测、识别,对于提升夜间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苹果在2019年5月还公布了一项在恶劣环境下识别路标的专利,这项专利可以在雾霾、暴风雪天气精准识别路标,同样也能提升驾驶安全。

        2、与周围车辆和行人通信

        人们在驾驶传统 汽车 时,通常通过鸣笛、灯光控制向其他车辆传递信号,但是在自动驾驶车辆中,难以实现这两种方式的信息传递。

        苹果在2019年6月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同时聘用了这家公司的工程和设计员工。

        在这家公司的自动驾驶车辆上,前后各有一个小显示屏。当 汽车 在人行横道前礼让行人时,显示器就会显示提示信息,给后方车辆文字提示,保证行人安全。在车辆前方的显示屏也会显示提示信息,给行人更多安全感。

        ▲Drive.ai自动驾驶车辆会在车辆四周以图案和文字显示车辆所处状态

        不过,苹果还想实现更多功能。

        除了精准识别周围车辆并传递视觉、听觉信息,还能在特定路段传递不同的信息。例如,在学校路段,车辆就会给行人更简单的视觉反馈,以适应学生和儿童群体。

        此外,这项功能在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反馈。在紧急情况下,这个系统可以提高音量,改变显示的光线、颜色,或是让提示信息持续闪烁使周围车辆驾驶员重视这条提示信息。

        ▲苹果在2019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宣布地图服务细节将有巨大提升

        这项功能如果要实现,必须依靠精准的地图服务。

        而苹果目前也做到了这一点。在2019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宣布将提升地图细节,这项功能随着iOS 13.3的发布目前已经上线,未来也有可能用于自动驾驶车辆。

        除了自动驾驶的技术之外,苹果还希望将自己的王牌软件服务融入车辆。

        多年以来,苹果在软硬件开发上相辅相成,软硬件的深度融合让苹果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更好的体验。苹果在 汽车 领域也有类似想法,让车辆与人们的其他移动设备深度融合,达到更加完美的驾驶体验。

        1、AR地图

        苹果对于增强现实AR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了,首席执行官库克也多次表示看好AR技术的未来。而当AR技术应用于 汽车 时,将带我们走向 汽车 的未来。

        苹果目前拥有大量关于AR的专利,可以实际应用于 汽车 的也有许多。而这一项AR地图专利非常务实,即便是现在就实现这项功能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利用移动设备的AR技术为车辆导航

        苹果在专利说明中表示:通过iPhone手机或者AR眼镜当中的摄像头,可以捕获前方的环境,并在屏幕上显示出路线和障碍物,这样就能实现更精准的车到引导和导航功能。

        目前,导航系统大多是卫星拍摄的2D图像,在岔路口和立交桥路段有部分3D图像。3D图像的显示可以大大增强导航的体验感。而如果导航全程都使用3D图像,那么司机走错路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提升出行效率。

        2、后视镜图像投射到侧窗或HUD

        此外,还有一项车辆互联技术非常有趣。苹果希望将外部后视镜的图像投射到侧窗或抬头显示HUD当中。

        在这项专利描述中,苹果希望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隐藏后视镜,将后视镜可视内容全部投射到玻璃侧窗上。另一种是保留后视镜,同时将后视镜内容实时显示在抬头显示HUD当中。

        ▲后视镜投射技术专利图

        通过这两种方式呈现后视镜内容,可以让驾驶员更加集中精力驾驶,不会因为侧方状况分心。

        近年来,许多 汽车 厂商都推出了类似的功能,希望能够拓展后视镜的可视角度和功能。

        本田的LaneWatch盲点显示系统就是其中一种。通常情况下,车外后视镜的可视角度大约为30度,车外盲区较大,容易发生危险。本田在后视镜下方添加了一个摄像头,可以在车内显示屏内实时显示后视镜内容,拓展了后视镜的可视范围,整个后视镜的可视角度可以达到90度。

        ▲本田的LaneWatch盲点显示系统示意图

        苹果应该也是希望通过类似技术实现扩大后视镜的可视角度。不过,本田的LaneWatch盲点显示系统所拍摄的内容只能在中控显示器上显示,实际使用上可能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于前方道路发生交通事故。

        除了软件方面,苹果依然没有放弃对 汽车 的硬件研发。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苹果仍然没有放弃造车。

        在车体结构上,苹果主要获得了车辆安全性方面的专利,有智能车门这样可以直接体验的技术,有可伸缩保险杠、底盘稳定这样提升安全方面的技术,还有悬架升级、加热除霜这样增强体验、更加人性化的技术。

        1、智能车门系统和铰链

        苹果MacBook笔记本的铰链一直制作得非常优秀,可以做到单手开合电脑。如果 汽车 门也做得如此“顺滑”的话,开关门的体验也会更加舒适。

        ▲Mac笔记本的铰链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实现单手开合

        平常我们在开关车门时,常常会遇到两个问题:如果车位较窄,离旁边的车距离较近,车门打开时很容易碰到旁边车辆;如果在路边上下车,可能会有自行车或后方来车躲避不及刹车撞上车门。

        ▲苹果智能门铰链专利

        如果 汽车 使用了智能门铰链,那么在实际使用当中,这两个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苹果希望在车门中加入智能铰链以及触觉反馈装置,一旦车外发现紧急情况,车门就会增大阻力,或者给予震动反馈,这样人们就能注意到车外可能发生的情况。

        同时,苹果还希望在门把手内加入Touch ID或Face ID识别装置,这样能够让车辆更加安全。

        此外,苹果还拓展了智能门铰链的功能。这项功能不但可以用于 汽车 ,还能用于智能家居产品或者Mac笔记本电脑。如果智能门铰链用于智能家居门,可以根据门的开合程度判断是否要为房间开灯;用于Mac笔记本电脑时,也可以加入触觉反馈,例如在电脑开合时给予震动反馈。

        2、伸缩保险杠技术

        苹果有关保险杠的专利一共有两个,苹果都加入了可伸缩的功能。

        ▲苹果可伸缩保险杠专利

        从专利图上可以看出,如果车辆发生碰撞,保险杠将会受到挤压。此时,位于底部的两个保险杠液压支架与保险杠形成三角结构。同时,保险杠收缩,整体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轻碰撞造成的伤害。

        如果碰撞力度较大,两个保险杠液压支架还能主动破碎,分解碰撞产生的巨大力量。

        此外,苹果还希望在保险杠中充入缓冲材料。当车辆遭到碰撞时,缓冲材料可以挤压收缩,并消除部分碰撞产生的力量。

        近年来,各大车企也在研发更坚固的保险杠和保险杠缓冲技术。总体来说和苹果专利的原理大致相同,车辆保险杠的发展正趋于成熟。

        3、让安全带变身触控板

        几乎所有 汽车 当中的部件都可以个性化改动,但安全带始终没有什么改动,也没有设计师改动安全带的设计。不过,苹果在一项专利中为安全带加入了更多炫酷的功能。

        加入更多功能的安全带主要可以实现6大功能。

        ▲驾驶员可以对驾驶员上的按钮、功能进行自由定义

        通过触摸进行通信。用户可以在安全带上定义不同的功能按键,并通过点按、滑动的方式调整车辆的音量、接听电话、询问Siri等功能。

        通过安全带实现车载音频和通讯的功能。内置麦克风离驾驶员的嘴更近,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收音效果。

        通过嵌入生物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检验驾驶员是否酒驾。安全带进行加热,让驾驶员和乘客感受到温暖。

        此外,前排安全带可以控制后排 娱乐 系统,同时还能利用外界照射的阳光进行太阳能供电。

        自动驾驶时代,司乘人员从开车任务中解放出来后,将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事项。苹果针对这种变化,也申请了一些让乘客在乘车途中有事可做的专利。

        1、车载VR技术

        首当其中的是车载VR技术,如果车辆在自动驾驶时,人们戴上VR眼镜,就可以在车辆当中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苹果甚至认为,在车上也可以进行沉浸式VR视频会议。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在车内进行多人会议

        这项专利描述的场景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苹果近年来在AR、VR领域的不断发力,真正实现VR视频会议的那一天似乎也并不遥远。

        2、Touch ID/Face ID上车,车内完成支付

        其次是将苹果自家的Face ID/Touch ID等生物识别技术搬上了车,结合近场通信技术,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实现车内支付、智能召唤等功能。

        苹果将这项综合技术成为车辆认证系统。

        依托该系统, 汽车 既能够识别上车的乘客和车主,还能让乘客更容易找到前来接驾的 汽车 。如果装有这项系统的车辆是网约车,那么当车辆靠近乘客时,车辆可以与乘客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乘客就可以准确定位自己预约的车辆。

        ▲苹果车辆认证系统专利

        同时,通过这项技术,还能拓展Apple Pay的功能。这项功能点像高速公路的ETC收费,当 汽车 与感应装置保持一定的距离就能实现认证和付款。

        不过,苹果描述了另一个使用场景:当 汽车 停在充电站时,驾驶员通常需要手持信用卡或者手机进行付款。如果车辆与充电桩都有感应装置,当车辆驶入充电桩可识别的范围之内,驾驶员或乘客就可以在车内进行Touch ID或Face ID认证,自动进行付款,使车辆本身实现Apple Pay的功能。

        此外,这项技术还能实现在停车场中召唤车辆。如果停车场规模很大车辆难以寻找,可以通过iPhone或者Apple Watch与车辆进行通信,车辆就可以准确找到驾驶员所在位置。这项功能与特斯拉的召唤功能非常相似。

        最后,驾驶员还能通过移动设备语音控制车辆,可以在上车之前调整车内温度、调整座椅。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这个专利,很可能还要用上新发布的U1芯片。

        在2019年9月发布的iPhone 11系列手机当中,有一颗U1芯片。这颗芯片使用超宽频技术,可以将定位精确到10厘米。不过,目前除iPhone 11之外,还没有其他苹果设备或第三方设备可以使用这块芯片或这项技术。

        ▲2019年发布的iPhone 11手机中发现的Apple U1超宽频芯片

        而车辆在停车场中的精确定位、充电站实现车辆Apple Pay付款以及网约车精确定位很可能要用上苹果的这颗U1芯片。

        苹果在2019年到现在,一共获得了30项 汽车 相关的专利,这些专利中有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也有人机互联技术的发展,当然也有最基础的车体硬件专利。如果给这些专利再次分类,正是 汽车 的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2015年,苹果从三星公司“挖”走了至少三名电池专家,研究动力电池技术,这也正是 汽车 的电动化。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道苹果希望做出一辆什么外形的车,但如果用苹果多年以来的专利组合成一辆 汽车 ,这辆车一定是 汽车 “四化”浪潮中走在最前列的。

        电脑公司做手机,在传统手机厂商眼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苹果成功了; 科技 公司造车,在传统 汽车 厂商眼里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但特斯拉成功了。

        如今,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 科技 公司,希望研发 汽车 ,虽然整个过程已经持续数年,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但以苹果的研发能力,还是搞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将加速 汽车 产业的四化转型浪潮。

科技眼|新能源车频繁爆炸 电池安全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编?|?六毛

       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肺炎疫情认定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已经过去了近两周的时间,但目前海外疫情依然严重。

       百度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北京时间3月24日10点20分,国外累计确诊病例294779例,累计治愈27444例,累计死亡人数则已经达到了13197例。

       与此同时,疫情蔓延也给全球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欧洲地区上周已经有大约57座工厂受到影响,形势相当严峻。相较之下,彼时日本还未出现整车企业大规模关厂的现象,情况相对没有那么危急。

       但是,到了本周,日本也“失守”了。因疫情导致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下滑,丰田决定其位于日本的5家工厂将从4月3日起暂时进入停工或减产状态。

       一、5家日本工厂停工/减产?产量下降约3.6万台

       据国外媒体《欧洲汽车新闻》报道,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产生的消极影响,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决定采取措施,调整产能。

       丰田计划从4月3日起暂停5座日本工厂的生产工作,预计这将导致产量下降约3.6万台。

       其中,生产RAV4(荣放)、轿车版和旅行版卡罗拉等车型的高冈工厂将在4月3日~4月7日关闭一条生产线。

       Tsutsumi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将在4月3日~4月7日期间停产,该工厂此前主要负责生产普锐斯、插混版普锐斯、卡罗拉掀背车、凯美瑞轿车和混动版雷克萨斯ES混等车型。

       田原工厂负责生产4Runner、兰德酷路泽普拉多、雷克萨斯GS和雷克萨斯LC200等车型的产线将从4月3日起停产至4月10日。另一条负责生产的雷克萨斯LS/NX/IS/RC的产线将从4月3日起停产至4月14日。

       九州工厂将在4月3日~4月15日期间停产,该工厂此前主要负责生产雷克萨斯CTO/NX/UX等车型。

       由丰田卡车子公司Hino运营的日野工厂将在4月3日~4月6日期间暂时进入停产状态,这座工厂此前主要负责生产兰德酷路泽普拉多、FJ酷路泽等车型。

       除此之外,丰田还计划限制普锐斯、4Runner以及多款雷克萨斯的出口。不过根据来自《欧洲汽车新闻》的消息,丰田尚未明确将对哪些海外市场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

       二、北美工厂已停产?菲律宾工厂将关闭至4月中旬

       受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爆发的影响,丰田先暂停了其位于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地区工厂的生产工作。

       ▲丰田菲律宾工厂

       此后,丰田又于3月17日宣布将关闭其位于菲律宾的汽车工厂。丰田表示,关闭的菲律宾工厂将在4月中旬恢复生产,菲律宾工厂主要生产Yaris的轿车版Vios以及Innova紧凑型MPV,不会影响丰田出口美国的车型。

       除此之外,据国外媒体FutureCar报道,丰田北美工厂也将在3月23日~4月3日期间暂停生产,预计该工厂直到4月6日才能复工。

       结语: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产业?已现连锁效应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目前已导致多家整车企业宣布停产。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丰田以外,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戴姆勒、沃尔沃、雷诺、PSA、福特、特斯拉、日产和现代汽车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效应正在发酵。事实上在国内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份,中国汽车零部件工厂停产期间,许多依赖中国零部件供应的海外整车厂就曾经因零部件短缺而被迫停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有三个:充电慢、寿命短、保值率低。但如果宏观的去看,我身旁有不少人还在担忧一个隐藏问题——电池安全。

       今年8月,网上一段视频传遍全网。视频中一辆闽G牌照的北汽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的过程中逐渐冒烟、起火,消防车赶到现场后立即对车辆进行灭火处理,而就在灭火的过程中,车辆突然发生爆炸,车门、前后挡风玻璃被炸出去数米之远,场面惊心动魄。

       而就在近日,威马也出现爆燃的事故,一时间关于电池安全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确,对于不断发生电池燃烧,爆炸的情况,消费者也越来越担心电池的安全性。

       事实上,新能源车起火燃烧的新闻并不少见,特斯拉、蔚来、理想都曾有过自燃事故,但真正的“爆炸”却是极为罕见。所幸,这起事故因为疏散较快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那么一辆好端端的车为什么会在充电时突然自燃、并且发生爆炸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这次事件的始末,顺便聊一聊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新能源车爆炸事件回顾

       这起事件的前因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主要来看一下厂商的善后工作。针对此次北汽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事故,北汽相关工作人员也发表了如下声明:

       “根据视频以及现场初步排查情况看,事故发生及处理期间未见明火,也未见持续冒烟情况,不符合电池过热现象规律。同时基于车厢内外表面清洁度,未发现由电池过热带来的碳化污迹。”

       另外,北汽方面还表示,不排除车辆上存在易燃易爆品的情况,公司专项组目前正配合车主和消防部门调查了解此次事故原因。

       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得知车辆爆炸的具体原因,但这份声明显然还是以安抚用户为主。一方面,很多北汽新能源车车主在得知事故后表示十分担心自己车辆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厂商也在尽力向外界证明「车辆燃烧与电池组无关」。

       车辆是否真的是电池组出现了问题,我们目前还不敢断言,毕竟官方的检测结果还没出。但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车辆的确是先从底部的电池位置冒出白烟,显然已经是出现了过热现象,而随后在灭火的过程中才发生了爆炸。

       而至于官方所说的易燃易爆物品引起起火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从常理来看,车内起火会率先引燃车内的设施,出现明火。而视频中的车辆则是底部先冒烟,爆炸时才出现了明火。

       发生爆炸的车辆是北汽新能源旗下比较知名的一款小型电动SUV——EX360,很多地区都会将该车作为「区内出租车」使用,所以保有量很大。这辆车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为48.1kWh,NEDC续航里程为318km。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的电池组并没有配备液态冷却系统,而是采用了成本较低的风冷系统。考虑到这辆车的价格,这种配置的取舍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当天福建三明市的温度为24°C~36°C,温度正常,所以因为高温导致的车辆自燃可能性不大。

       总而言之,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对此次事故持保留态度,毕竟引起车辆自燃的原因有太多。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重点,应该在爆炸的原因上面。在梳理了几种可能性后,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我的个人看法。

       ●爆炸原因推测

       一、电池组的设计结构存在缺陷

       此次事故车辆爆炸时的威力十分巨大,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最终应该都是引燃了电池组导致的。所以理论上来讲,如果电池组真的存在自燃或爆炸的安全隐患,那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结构的设计存在缺陷。

       刚才提到过,车辆散热系统的温控管理不够好,会很容易导致电池组过热。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电池组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实在炎热的夏天,那几乎是时时刻刻在考验着温控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而当天福建三明市的温度虽然比较正常,但由于北汽EX360采用了风冷散热,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猜测事故的原因与散热系统有关。要知道,这是入门级新能源车最常见的散热系统,也希望北汽新能源能尽快查出原因,避免众多的车主提心吊胆。

       二、车辆的安全测试数据不够

       自从新能源车在国内的地位逐渐攀升之后,许多厂商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开始大量的制造入门级的纯电动车。原因很简单,国家早期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非常高,只要跟着政策走,几乎大概率会挣到钱。

       但电池组的研发和测试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想要挣到钱,就必须快速且大量的下线产品。这样一来,电池组的许多安全测试和实验也许根本就没有达标,或者说仅达标了几次就投入量产,消费者拿到的车当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好在,随着政策的完善和补贴的退坡,如今已经没有厂商敢公然做出“骗补行为”。新技术和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由于北汽EX360的研发周期较早,所以也更容易出现安全性问题。

       三、产品的耐久度不够

       北汽EX360是2018年初推出的新能源车,截止到现在有两年多的时间。对于燃油车来讲,这个时间也许才刚刚起步,但对于新能源车来讲,这「两年」的发展已经足以比肩燃油车「四、五年」的发展,所以技术落后是不争的事实。

       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一般来讲,新能源车电池组的正常寿命应该在6~10年之间,非储能组的零部件寿命还可以更长。北汽EX360之所以会发生爆炸,可能也和零部件的寿命短、或者说车辆的耐久性不足有关。

       四、充电标准不统一

       前几年我国新能源车刚刚普及的时候,市场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充电标准和充电桩,其中充电接口就有中国、美国、欧洲三种标准,而充电行驶还分为直流充电、交流充电,更不要提直流充电又分为CHAdeMO标准、国标标准、CSS标准等等,十分复杂。

       由于这些标准不统一,所以导致有些新能源车只能找特定的充电桩充电,而聪明的厂商则想出了通过转接头充电的方法。这就像是单反相机的转接环,虽然能用,但一定会有副作用,比如新能源车转接充电就很容易导致保护系统失效,出现故障。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今大部分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口、形式基本都已统一,我国的充电站基本也全部换位了“国标标准”的直流充电桩。由于目前还不确定事故车辆是否使用了转接充电,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导致爆炸的原因之一,但可能性较小。

       五、真实用车情况的数据不够

       这是最容易被厂商忽略的细节之一,因为消费者的用车情况千变万化,所以实验室也不可能模拟出全部使用环境,只能针对其中最常见的做深入分析。想要增加实验室,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许从量级的角度看,厂商认为没有必要测试一些极端状态下的使用情况,于是就留下了安全隐患。

       其实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出厂前尽量做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安全测试,比常规的「极寒、酷暑、雪山、沙漠」更为重要。当然,这一切仍然要归结到「厂商愿意为之付出多少成本」这件事上。

       ●写在最后

       坦白说,新能源车即使发展到今天依然算不上成熟,这不单单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在政策如此大力扶持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如果能够获得一块指标,它选择燃油车的概率依然更大。

       所以说,政策的推动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新能源车想要变革必须得有技术来雪中送炭。无论是安全性、实用性、还是可靠性,新能源车目前所有的问题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会得到解决。但我更希望,能减少用户为此付出的代价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有关汽车新闻”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有关汽车新闻”,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